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病理學專家指涉案菌源來自實驗室

時間:2017-08-16 19:38:20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訊 (記者梁康然報道)DR美容事故誤殺案於高院續審,今早辯方質疑被驗出有菌的吸液槍,曾被警方檢取逾20日後才進行化驗,其間可能被細菌污染,菌源不一定來自涉案實驗室。控方專家證人病理學專科醫生羅懿之反駁指,被驗出的細菌只在水管環境生存,難以在身體外棲息並傳播。她更指,只有曾接受CIK培殖的血製品樣本才受污染,其他樣本都沒驗出有菌,反映菌源來自涉案實驗室。

  控方傳召衛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病理學專科醫生羅懿之作供。她稱,當日曾參與調查美容事故工作,負責化驗來自涉案科學園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實驗室(APSC)的血製品樣本,並撰寫化驗報告。該報告的主要發現是來自APSC的樣本,大部分都驗出受「膿腫分枝桿菌」污染,包括本案三名受害人的樣本。不過所有未經過CIK培殖過程的樣本,包括死者陳宛琳的未培殖樣本,均無發現菌該桿菌。羅懿之又稱,從APSC檢取的一批吸液槍,亦驗出有該桿菌,可推測樣本因CIK培殖過程而染菌。

  辯方提出質疑,指在事主出事後,涉案吸液槍在10月初被檢取,曾離開APSC「無塵實驗室」至10月下旬才進行細菌化驗,其間有多人如警員等接觸過該批吸液槍。另外,警方從垃圾桶內取回涉案鹽水袋,再帶回APSC,鹽水袋亦可能是桿菌污染源頭。羅懿之回應稱,辯方說法有機會發生,但機率低。因為膿腫分枝桿菌只在水管環境生存,難以在衣服、頭髮等體外地方,或是垃圾桶內棲息,再傳播開去。

  控方在覆問證人時指,據APSC的細菌偵測機記錄,儀器在10月4日已錄得三名事主樣本受膿腫分枝桿菌污染,反映桿菌並非由警員或鹽水袋傳入APSC。羅懿之認同有關說法。

  衛生防護中心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醫生羅懿之已完成作供。(本報記者梁康然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