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大報告倡填船灣淡水湖 建30萬住宅

時間:2017-07-27 03:15:22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趙凱瑩報道:本港土地供應不足,香港大學昨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填海是最有效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更勝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土地,建議政府長遠應恢復大規模填海,包括填平船灣淡水湖,造地逾千公頃發展住宅,料可提供30萬個單位。研究報告並建議修訂補地價機制,提供誘因,鼓勵發展商加快發展在新界的1000公頃土地儲備。

  港大科斯產權研究中心主任鄒廣榮稱,若填平面積約1200公頃的船灣淡水湖,發展住宅,以每單位650平方呎計算,可提供30萬個單位。他稱該地屬人工湖,生態在多年前已破壞,已付出代價,「如果在那裏填海,把湖填平,對環境破壞相對較細。」他稱未能估計全港可填海面積,而研究團隊翻查數據發現,本港自1950年起,填海造地累計6318公頃,佔全港可用土地的三成,但隨着《保護海港條例》在1997年實施,大型填海發展近乎零。

  報告又回應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政綱,從私人發展商的土地儲備入手。

  收回新界閒置私人地

  鄒廣榮稱,政府中短期內可收回由私人發展商持有、未開發或閒置,約1000公頃的新界土地權益,公布有關土地契約不會於2047年屆滿後續期,但強調要改革補地價機制,提供更透明、公開的計算方法,給予發展商更大誘因,加快將土地儲備改作房屋及其他用途。

  鄒廣榮坦言,填海及改變補地價機制會引起環團反對及「官商勾結」爭論,但強調希望有長遠土地供應規劃。報告又建議,成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常設決策機構,為持續土地供應制訂規劃,定期向公眾公布長遠發展規劃方案。同時建立龐大土地儲備,減低樓價波動、增加人均居住面積及改善生活質素。

  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昨日在社交網站發貼指,填水塘建議非首次提出,2015年有人建議填石壁水塘。他質疑,填平水塘後,港人「唔使飲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