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公屋調遷計劃被指忽視弱勢家庭需要。有家住東涌的特殊需要兒童跨區到黃大仙上學,去年申請調遷至九龍東,惟房屋署至今未安排單位,令事主大感無奈。工聯會促請房署設立機制,處理弱勢家庭的調遷個案。
調遷獲批 無樓編配
現居東涌逸東邨的陳先生與妻女同住,其14歲女兒因患有輕微至中度智障,需到黃大仙區特殊學校上學,每日需先搭巴士到港鐵站,再轉乘港鐵前往學校,需時一個半小時。
陳先生表示,目前月入1.4萬元,車費已佔其薪金近三分一,甚至「有病都唔敢睇醫生」。女兒因乘坐長途車往往回家後感到疲累,以致不願做功課。他說,去年已向房屋署申請調遷至九龍東,並已獲批准,惟至今仍未獲編配單位,房屋署只稱其申請排在各項調遷計劃後,又以房屋資源緊絀為由,未能提供確實的編配時間,令他大感無奈。
工聯會社區幹事劉展鵬表示,房屋署於2016/17年度已預留6500個單位作各類調遷用途,惟大部分批予「改善居住空間調遷計劃」,及「天倫樂調遷計劃」等申請者,只有少部分留作特別調遷。
目前特別調遷還涵蓋與鄰居不和等個案,工聯會離島區議員鄧家彪建議,房屋署應將弱勢家庭與其他特別調遷個案分開處理,並設立機制處理弱勢家庭的調遷個案,讓陳先生這類個案盡快獲得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