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大公專訪董建華:學好中史自然愛國 籲多建房屋減怨氣

時間:2017-06-23 06:27:43來源:大公網

圖:董建華接受《大公報》專訪

  「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首任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的名言,最精闢地論述了香港與國家的關係,更顯示出他對「一國兩制」實踐的信心。回歸20年之際,董建華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成功落實符合「初心」,他對此感到驕傲。但董建華指出,香港過去一段時間「爭爭吵吵」,帶來很多損害,未能專心推動經濟發展。他認為,香港要藉着國家發展的勢頭以及自身優勢,抓緊機遇,而房屋土地問題是社會怨氣「最大的根」,須對症下藥解決,有信心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能做好有關工作。

  大公報記者 朱晉科 石璐杉

  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董建華在全球注視下宣誓成為特區第一任行政長官。20年過去了,董建華在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接受本報訪問,暢談香港回歸以來的變遷。

  放遠眼光抓緊國家發展機遇

  對於香港20年來所取得的成就,董建華表示,「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成功落實符合「初心」,即是香港能夠順利回歸,維持原有的資本主義、生活模式、高度國際化以及法治等核心價值不變。他指出,香港的成功更獲舉世公認,全世界的評級機構以及世界銀行,都認為香港在不同指數的評分做得很好,「如果你看大局和整體,就會看到(「一國兩制」)是很成功,所以我也很驕傲。」

  香港回歸後,經濟與內地不斷融合,正如董建華的名言:「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由最初的改革開放,到現時密鑼緊鼓的「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董建華對香港與內地互相配合、共同發展,依然充滿信心。他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視野很廣,中央提出的「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都是着眼於長遠的未來,對香港而言非常重要,港人不應該太短視。他舉例說,香港在法治、專業服務和市場規管方面有優勢,可以在金融、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等領域,抓緊國家帶來的巨大機遇,在為國效力的同時促進自身的發展。

  而被問到香港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時,董建華語重心長地說,「我們一路以來,爭爭吵吵的事情太多,不能夠專心去想如何進一步推動經濟,所以有些問題出現了,不單是有些與內地(合作)的機會,我們抓不住,在扶貧方面,房屋方面,我們都處理得不夠好,我們花太多時間爭爭吵吵,政治方面大家爭爭吵吵,有很多應該做的無去做。」

  對症下藥助年輕人上流

  不過,董建華對香港的前景仍然樂觀。他認為,行政長官梁振英在過去五年「做得相當不錯」,從很多經濟數據,例如GDP和入息中位數去看,香港的經濟發展迅速。他對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工作亦充滿信心:「林鄭女士是一個有能力、有承擔、有經驗和得到香港老百姓和中央信任的特首,相信她一樣是可以發揮得很好,她很多事都是親自處理。」

  董建華又形容,房屋土地問題是社會怨氣「最大的根」,亦是「製造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根」,特區政府應盡快處理好,要繼續填海,開拓土地。他強調:「我們要藉着國家發展的勢頭,以及『一國兩制』帶給我們的優勢,很多方面要去做事,這樣年輕人的怨氣少了,房屋多了,年輕人向上流的機會又多了。我們要對症下藥,做多些事,令香港的怨氣不要這麼大。」

  學好中史自然愛國

  談起國民教育話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格外感慨。他憶述,在成長的過程中,父親的言傳身教培養了他的家國情懷,強調國家和民族認同要靠一代一代去傳承,家長和學校的教育尤其重要,除了國民教育,更要做好中國歷史的教育。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當日,董建華在上海出世;同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民族危亡之際,國人同仇敵愾。幼年的董建華所接受的國民教育,便是來自父親董浩雲的言傳身教。那時外灘公園上立有一塊牌,寫有「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董建華說,還記得當時父親告訴他:「等你長大了,你要記住,這塊牌不可以再在這裏。」

  董建華:每天都會看《大公報》

圖:董建華透露,自己日日都會看《大公報》 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七十年前,即1947年,亦是抗戰勝利兩年之後,董氏舉家來港定居。在港英政府治下的殖民地,董浩雲對董建華的家教則是從讀報開始。

  「我想告訴你們,我到香港之後,日日都會看《大公報》,一直到今天。」原來董家來港後就訂了兩份報紙,分別是《大公報》和《星島日報》。董建華說,父親每天會用筆在報上圈出一些新聞要他看,又提出兩個問題一齊討論,「他這樣教我,使我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在成長過程當中我就變成了這樣一個人。」

  中學畢業後,董建華負笈英倫。當時對於沒有申請成英國屬土公民的香港永久居民,殖民地政府會發放一張香港身份證明書(Certificate of Identity)作為旅行證件。「它上面寫着,for stateless person only,無國籍的人,我們那時喺英國是stateless。」董建華拿着這張紙出國,但經常遭到留難。儘管如此,董浩雲卻要求董建華「不要放棄這張紙」:「因為你是中國人,有一日你是會有中國護照的。」

  國家民族認同要代代傳承

  回歸後,董老先生的預言成真。擁有中國國籍的香港永久居民旅行時不再是拿着一張紙,而是可以使用158個國家和地區給予免簽證或落地簽待遇的香港特區護照。

  「我爸爸那一代,他飽受痛苦,將這些東西灌輸給我,我也要同下一代灌輸。」董建華強調,國家和民族認同要靠一代一代去傳承,家長和學校的教育尤其重要,「學校一定要有國民教育,但我覺得更加好的是歷史教育,為什麼呢?因為國民教育教愛國,小朋友可能會問愛國是什麼?而當你認識了國家的歷史之後,你自己就會愛國。」

  董建華又慨嘆,回歸之後最大的錯誤,就是將歷史科「搬來搬去」,做得不好,他強調「國民教育要教,但更重要是教歷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