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特首梁振英在禮賓府招待長者和基層市民
在當時2300多份建議中,有很多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也有很多外國的學者專家,來自各個行業的人為香港的未來出謀劃策。在這個東西文化交融,長期受英國西方文化薰陶的大都會,各個領域各個行業都流露出英國西方文化的痕跡。但最後,香港特區政府最終選定了禮賓府這個名稱。
有意思的是,「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及前港督府新名稱工作小組」的主席─現任特首梁振英,以及工作小組大多數成員,都是接受歐美高等教育背景的人士,但他們最終選定了內地來港人士提出的新名稱建議,並得到行政長官的首肯,可見優秀的文化和理念創意是相通的,中外概莫例外,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
鄭旭說,香港被英國統治了100多年,現在雖然回歸祖國,但不能完全淹沒歷史,前港督府更名為「禮賓府」後,英文名稱Hong Kong Government House不用更改也非常貼切,中英對照,一目了然。如此一來,文化古蹟可以得到保護,中西文化也在此得到交融,這也算是自己居港30多年,對香港社會所做的力所能及貢獻吧。
禮賓府命名後,香港社會不但沒有摒棄這座特殊的建築物歷史,更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對待這座建築物,並使其繼續發揮着特殊功能。鄭旭認為,今天香港特首仍然居住在此,今後,這座古老的建築物,只有中國人才是這裏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