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謙仔在媽媽的陪伴下坐着輪椅出席記者會,對着攝影記者羞澀地揮手
11歲的鄧啟謙苦等一年,終於上周一(12日)接受心臟移植手術。謙仔昨早坐着輪椅出席記者會,見到大批攝影記者圍住他拍照,還靦腆的做出「Yeah」的手勢,又在媽媽的攙扶下緩慢走上台,對大家說「開心、多謝」。除了感謝捐心者及其家人,謙媽呼籲「見到病房有太多人等待」,希望能有更多人登記器官捐贈。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指,謙仔使用外置人工雙心室輔助器吊命282日,成為亞太區內最年輕、使用時間最長的病人。
大公報記者 孫凌奕(文) 麥潤田(圖)
鄧啟謙於去年五月列入輪候心臟移植手術名單,如今已是一年有餘,謙仔母親去年十月還曾公開為兒求心。謙媽昨日表示,見到兒子手術成功很開心亦很感激。她又憶述:「次次聽到他要換泵、換喉,都覺得好驚,去一次手術室就擔心多一次,擔心他和死神去搏,不知搏不搏得過。」謙媽感謝捐心者家人做出「無私又偉大」的決定,又感謝醫護人員的悉心照顧,並稱讚「香港醫生醫術是最頂尖、最好的」。
曾開胸人手按心救命
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表示,謙仔從去年九月植入外置人工雙心室輔助器,支撐了282日終等到合適心臟,成了亞太區內最年輕、使用「人工心」時間最長的病人。但使用「人工心」風險大,而裝置一般的使用壽命不超過100日,且四十日就必須更換其血泵裝置。其間謙仔曾多次出現嚴重併發症,包括腦中風等。10月來,進行了七次手術,更換15個人工心血泵,進行一次開腦手術和多次胃部內窺鏡治療。
其實,謙仔在去年九月首次植入「人工心」時,曾出現心臟停頓,幸在醫生全力救治下與「死神」擦肩而過。瑪麗醫院心臟暨胸肺麻醉科部門主管鄭斯毅透露,由於謙仔心臟功能實在太差,在術前麻醉時,突發心臟停頓。醫護團隊即刻為謙仔進行「心外壓」,同時開胸骨,再用手直接為他按壓心臟,數分鐘後搶救成功。「慢一兩分鐘就返唔到轉頭,腦會缺血性中風。」
剛裝上人工心,必須要使用呼吸機協助,謙仔不能說話。鄭斯毅說,當時謙仔情緒低落,不肯理人,當醫生評估可以不使用呼吸機後,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想要酸奶和可樂。」他又透露,謙仔其實和普通小朋友一樣,喜歡打機、吃東西,為了哄他開心,醫生們也不時買些燒賣、蝦餃去看望他。
料最快兩三周後出院
歷經重重困難,謙仔終於上周一等到適合他的心臟。區永谷表示,手術進行八小時,由於心臟有四條大型泵管連接外置人工心,因此心臟附近有很多疤痕和黏連,使得手術非常困難。幸手術成功,謙仔在手術後翌日便醒過來,第二日就可自行呼吸,恢復速度較一般病人快。謙仔剛入院時只有30公斤,如今長到50公斤,說明身體情況良好,預計兩三周後便可出院,未來除了要吃排斥藥,相信可與平常小朋友一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