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匠心朱忠盛牙雕起革命

時間:2017-06-11 03:15:20來源:大公網

  圖:朱忠盛年少時愛上繪畫,最後把牙雕藝術發揚光大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國際象牙貿易逐步禁止。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牙雕業:工場倒閉,從業人員紛紛改行。正當牙雕被淘汰之際,遠在西伯利亞的猛獁象成了救星。這種俗稱長毛象的龐然大物,近年在冰川層大量發現,其牙齒質量比象牙更優勝。首先用猛獁牙替代象牙的是港人,而朱忠盛正是其中一名佼佼者。「沒有殺戮,牙雕文明一樣傳承。」朱忠盛和同行悄悄掀起一場牙雕革命,當成千上萬的猛獁作品面世時,人們驚呼:牙雕藝術賦予了猛獁新生命,冰封萬年的猛獁歸來了。\大公報記者 延桐(文) 林少權、部分由受訪者提供(圖)

  坐落在尖東半島中心的「一代極品」,門面不算氣派,其主人卻非一般,他就是在圈子內著名牙雕專家朱忠盛。

  推門而入,隨便一件展品,價格動輒百萬元。職員說,這只是朱先生幾個舖頭之一。「一代極品」是他的品牌,他創作的牙雕在收藏界有名氣,遠到歐美,近到城中達官貴人,都有粉絲。記者問朱忠盛身家多少,他笑着擺手:「太俗太俗,早就不談錢了。」

  讀書不成 無師自通

  年屆花甲的朱忠盛出生在廣東信宜鄉下,五歲愛上繪畫,無師自通,用草棍在地上亂畫,田頭就是他的畫室。讀到初二,升不了高中,因為爺爺做過地主,他不配做「革命接班人」,因此無學可上。

  「上不了學,又不甘心屁股朝天做農民,就離村出走,跑到縣城擺地攤,做個腦力勞動者——畫畫賣錢。」朱忠盛說,他十三歲在信宜賣畫,專為老人畫黑白肖像。「那時代拍照要去照相館,老人為了省錢,生前喜歡畫張肖像,留着做遺像用。」同一個小巷,地攤畫家有三個,朱忠盛最小,但競爭力最強,別人收費十元一張,他只收三元。最後擔心被人打,換了個地方,繼續畫。今天信宜不少人家供奉的先人畫像,即出自少年朱忠盛之手。

  商紂王已用象牙製品

  朱忠盛喜歡往前看,二十歲那年,他聽說香港是個好地方,就過來了,憑藉繪畫功底,進了牙雕廠。「我沒接觸過象牙,從頭學起,琢磨雕牙技巧。」牙雕在中國源遠流長,有史記載的例如商紂王用的髮簪就是象牙製品。香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起飛,牙雕業興盛,成為國際象牙貿易中心。

  「人活着呀好有趣,總是在你一帆風順時來個變化,應付不了,就完蛋,能跨過去,又是一片天空。」朱忠盛說,正當他帶領二百人的隊伍、自己做老闆時,頭上的天差點塌下來。

  1989年春天,國際組織推出禁止象牙和象牙製品在貿易中流通銷售的公約。翌年,中國及香港地區亦陸續履行決定。象牙雕刻由此淡出歷史舞台。朱忠盛聽到這消息那天,徹夜未眠。這意味着他剛組建的上百人隊伍要解散,公司將無牙可雕,他賣了住宅,加上積蓄湊起來的六百萬投資將打水漂。他咬着牙用一至兩折的價格,將庫存的象牙清倉。即將失業的老師傅一邊吃飯,一邊流淚。「我不服氣,相信天無絕人之路。」朱忠盛說起當年,忍不住雙眼通紅。

  轉型希望打出新路

  「轉型!什麼都試,玉器、木器、牛骨樣樣試,希望打出一條新路,最後選了木雕。」朱忠盛說,沒多久,來自西伯利亞的一則關於猛獁象新聞令他眼前一亮,「我趕緊去考察,這是上天給的救命機會。」從此,朱忠盛和其他香港專家開始,將冰封萬年的猛獁象牙作為象牙替代品。

  「我要證明,不用殺害大象,一樣有牙雕藝術的傳承。」朱忠盛很激動,他一口氣雕出猛獁牙第一個小件作品。「猛獁牙厚度密度都比象牙好,潛力無限呀!」

  朱忠盛從此迷上了猛獁,他大量收購原料,作品源源不絕。一位為德國博物館收購藏品的外國老人,十五年前拍着他的肩膀說:「你的作品柏林博物館不設限額收藏,他們看好您的藝術。」

  朱忠盛進入創作高峰期,作品五次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金獎。他每一件作品都嘔心瀝血,例如《中國福》用了三年六個月,《天宮盛典》用了八年。巨作《千尊頌盛世》則用十年雕刻了上千個羅漢,其恢宏氣勢,令人驚嘆。 他認為改革開放讓國人富裕起來,追求藝術享受,所以他的作品才有了知音,「這是和諧盛世的輝煌藝術」。

  「做夢都與猛獁在一起」

  「猛獁象救了我,讓我的事業起死回生,我有時做夢都與猛獁在一起。」朱忠盛2013年在人民大會堂展出數百件猛獁牙雕,轟動一時,媒體驚呼「猛獁歸來!」牙雕賦予猛獁藝術生命,令其再現人間。朱忠盛成功了,他是藝術家、收藏家,也是富豪,他說不為錢犯愁,境界自然不同。三年前他在上海交通大學演講,自稱人生經歷三階段:為生活勞作、為藝術追求、為傳承吶喊,這是從技術到藝術的蛻變。

  「每個人都能成功,關鍵靠自己。」他呷一口普洱茶,有「萬壽無疆」四字的瓷杯,是十幾年前用十元買來的地攤貨。回首過去,朱忠盛感嘆雖有人扶持,但還是靠自己咬着牙往前走。少時為生存賣畫,中年為創作辛勞,他說現在要為牙雕藝術的傳承傷腦筋。

  「我有一個夢想!」訪談中,他多次談到要建造猛獁藝術博物館,讓他的三千多件作品有安身之處,讓市民都可欣賞。他透露,內地一些地方政府有興趣無償給地建設,但他認為首選地應是香港。「香港是國際旅遊大都市,傳承中華文化最有利。可惜很難找到地方,沒有政府支持很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