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扶少團參與扶輪社周年馬拉松活動
由蘇豪香港扶輪社贊助,曾璧山中學扶輪少年服務團,已成立兩年。過去兩年,扶少團各成員認真參與服務同學以及服務社會的活動,發揚關愛社會,助人自助的精神。四位扶少團成員,應邀分享他們這兩年來的體會。
挑戰自我尋求突破
王海渝
(2015-2016年度扶輪少年服務團內務)
中五參加扶少團期間,我獲益匪淺。我最難忘的是扶少團在學校舉辦「守護天使」的活動,這個活動基本是由我們團員第一個總負責的活動。活動分成宣傳、報名、整理名單、買禮物等幾部分進行。因前幾次活動,我們團員之間都培養了一定的默契,同時我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一個活動的舉辦是不容易的,要各個團員之前有充分的溝通才能做好。在活動之後的分享會上,我也擔任主持人之一,令我有機會可以嘗試擔任不同崗位的角色,也令我有機會鍛煉自己膽量。
從扶少團中,我學習到什麼是團隊合作精神,提升個人辦事的能力、效率。另外,還需要有很強的思考能力、溝通和組織能力。當完成一個活動之後,你會感覺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同時明白能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和為社會服務是一種榮幸,這也成為我中學時期一個美好的回憶。希望學校的扶少團能長久地舉辦下去,繼續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統籌活動設計執行
施明鑫
(2016-2017年度扶輪少年服務團副團長)
加入扶少團是我中四的時候,也是曾璧山中學第一屆的扶少團。聽老師說這是一個服務性的社團,但並不是一般等老師給我們分配任務的團體,而是需要由自己操刀設計活動和運作的義工組織。
中四的時候我只是一個負責IT的同學,所有活動的Power Point都由我負責,這只是其中一項工作,好多時我也需要參與活動的設計,從零開始,從沒有到活動完結,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創意要有,動手能力也要有,更多的是責任心,就看你對活動上不上心,認不認真。
中四那年舉辦的兩個活動也都很成功,我也獲益良多,但除了活動我也需要和老師們一起參加母社的周年晚宴,對於從未出席過「大場面」的我,這對我是一種新奇的體驗。
今年我已是中五的學生,也從以往只負責IT角色變成現在的副團長,希望能設計出更多姿多彩的活動讓同學參與,讓他們開心玩耍之餘,也認識扶少團的服務精神。
一個美好的回憶
劉明潔
(2015-2016年度扶輪少年服務團財政)
成為扶少團的財政幹事之後,我從一個不太懂如何與他人協商、分配物資並且調配資金的初學者,漸漸學會如何去帶領團員一起採購物資、將團裏經費用得恰到好處,成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去解決問題的人。
我作為財政幹事,也帶領團員一起採購物資。例如在開展「守護天使」的校內活動時,我們開會商討需要購買怎樣的禮物才是最適合用於交換環節,預算大概要多少才合理等等。尤其是,在後期的聚會上,我們需要邀請全校近40多名師生一起分享參與「守護天使」的感受和收穫,那時我們的預算超過千元,幾乎佔了整個活動總開銷的七成,十分不合理。
在幹事和老師開會討論後,我們最終決定讓團員一起做食物,而放棄去外面購買食物的方案,使預算降低到800元。最後,「守護天使」活動也受到同學和老師的踴躍參與和認可。這讓我明白了團隊的力量是最強大的!
加入扶輪少年服務團,讓我學會了團體合作精神和領導決策能力,更加為我的中學生活增添了一份歡笑與淚水並存的寶貴回憶!
多姿多彩 受益匪淺
余宛霏
(2015-2016年度扶輪少年服務團團長)
很榮幸我能擔任扶少團的團長,因為這不僅讓我學會了組織和統籌活動,還拓展了我的人脈圈和眼界。
在以「運動」為主題的周年晚宴中,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社會地位,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士因扶輪社而相聚,而且每個人都充滿活力。很榮幸認識了台灣扶輪社的社長,還認識了許多不同職業的人士,在交談中豐富了我對社會的認知。
而在晚宴中,無論我們來自哪裏,身處什麼職位,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扶輪社的一員。
在少數族裔才藝大比拼中,我有幸受到梁社長的邀請,在比賽中擔任評審,這讓我與不少少數族裔的友人們有親近的接觸和交流。他們用流利的粵語在台上比拼繞口令,朗誦詩歌,唱歌等等,盡情的展現他們的才藝,讓我不得不讚嘆他們的自信和勇氣。
我亦有幸在美國會參加扶輪社的例會,我們就像一家人在共進晚餐,認真而不嚴肅。席間我匯報了扶少團舉辦過的活動,而出席的社員也給予我們意見。我們就像朋友,聊教育,聊升學,聊就業,並為今年考文憑試的我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