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行政長官梁振英今年四月率團考察大灣區的六個城市,準備向中央提交參與大灣區發展的建議
香港遇到困難,國家必會全力支援;國家有發展機遇,香港也定不會缺席。回歸二十載風雨同路,香港始終在國家發展中有特殊一席:CEPA先行先試;國家「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中港澳獨立成章;粵港澳大灣區促進區域合作……這一項項令其他地區艷羨不已的惠港政策,無不展示了國家對香港的關懷和重視。本港各界均熱切期盼,香港盡快搭上祖國高速發展的「快車」,做到「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大公報記者 文 軒
香港自回歸以來,一直是國家長遠規劃發展中的重要一環。2011年5月出台的「十二五」規劃更首次為港澳設立專章,共分「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支持港澳培育新興產業」、「深化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三節內容,為香港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更明確提到「支持建設以香港金融體系為龍頭、珠江三角洲城市金融資源和服務為支撐的金融合作區域」。
支持參與「一帶一路」大灣區
時隔五年,國家「十三五」規劃不僅將港澳部分的內容再次獨立成章,而且內容更似為香港「量身訂造」,不僅明確表示支持港澳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更表明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點明了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角色和作用。
到了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特區的深化合作,研究和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以香港和澳門的獨特優勢,提升中國的經濟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惠州和江門十一個市組成的城市群,是繼美國紐約都會區、美國大洛杉磯地區和日本東京都市圈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在這個新晉的大灣區中,香港不僅GDP居首位,同時亦最國際化,龍頭地位當仁不讓。
特區政府行動迅速,行政長官梁振英於今年四月率團前往大灣區的六個城市進行考察。他在行程結束後表示,只要區內功能合作配對得當,「相信香港和大灣區的城市會做到互利雙贏,可以為香港,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輕人提供更加好的事業發展機會。」
特首向各國代表推介港優勢
國家今年五月在北京舉辦了有29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特區政府亦派出30人的代表團參加,梁振英更獲邀在論壇「資金融通」的主題會議上發言,得到向各國代表推介香港優勢的機會。
國家的惠港政策從未間斷,但關鍵是如何把握好這些發展機遇。本港社會各界普遍認同,香港長期與國際接軌,受到國內外的認可和信賴,要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擁有天時地利人和,關鍵在於珍惜機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超級聯繫人的作用,不能再做「鴕鳥」,白白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