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沙中線地盤發現的宋元古井\資料圖片
港鐵完成沙中線土瓜灣站文物展示方案設計,建議在車站大堂設置展示櫃展示多項出土遺物,並原址保留一個宋元時期的古井,以透明物料取代石屎天花,讓市民在地面或港鐵大堂都可以見到古井的結構。另外古蹟辦又建議將東蓮覺苑、九龍佑寧堂及大澳楊侯古廟提升為法定古蹟。\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沙中線土瓜灣站2014年的考古發現11個主要遺跡,政府決定原址保留其中七個遺跡,但位於車站中央的J2宋元古井和引水槽將拆卸重置。負責沙中線項目港鐵公司最新提交古諮會文件指,J2宋元古井低於現時的地面,原址保留或會「吊」在日後的土瓜灣站天花,但港鐵決定修訂車站設計,原位重置古井。
透明天花方便觀古井
其中一個考慮方案是,古井附近的天花會以透明物料取代石屎天花,讓市民在地面或港鐵大堂都可以見到古井的結構,有關方案需克服消防等問題。
位於車站西南角J1古井及其他宋元時期遺址,與車站通風設施重疊。為原址保育有關遺址,港鐵修訂車站設計,將相關範圍劃出車站範圍,並將受影響設施重置在遺址以北位置。
至於考古發現的其他文物,例如宋、元及清朝的錢幣、陶罐、瓷壺等,港鐵建議在車站大廳設置兩個7米乘15米的貼牆展示櫃,挑選合適的文物展出。港鐵指,展示櫃會配備照明裝置,濕度控制和安全措施都會達到古物古蹟辦事處的相關要求。至於展出物品會諮詢古諮會及古蹟辦的意見,並上載至相關網頁作介紹。
先遷移後重置 開支千萬元
古諮會將於本周四開會,討論有關建議方案。根據政府在2014年的估算,沙中線土瓜灣站「先遷移、後重置」的保育方案涉及額外開支1000萬元,但當局強調,政府非以金錢多寡作決定,而是考慮到有關方式,可進一步了解古井的結構及當時的建築技術,日後亦可展示其剖切面,讓公眾知悉古井的結構,增加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