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劉業強訂立讓鄉議局「年輕化」的願景,希望新一代新界人參與鄉郊發展 大公報記者李淇攝
新界鄉議局成立至今逾九十年,見證香港風雲變幻,回歸20年來更是愛國愛港堅實力量。鄉議局主席劉業強感觸良多,他認為,部分年輕人不了解歷史以致對基本法有誤解,但整體基本法及第40條保障原居民的條例,落實情況仍然良好。他更訂立讓鄉議局年輕化的願景,希望新一代新界人參與鄉郊發展,又寄語年輕人做好本分,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別再讓泛政治化,令香港錯失機遇。
從小看着父親劉皇發單槍匹馬代表數十萬原居民與政府談判,劉業強接受《大公報》訪問時形容,「回歸」二字令他感受至深。他說,劉皇發由1983年開始代表新界展開談判,無論見港督、與鄉紳商討如何維護新界權益等,劉業強都一直在旁。劉業強認為,父親在回歸前為原居民扮演不可多得的角色,「當時可以話得他一個熟悉新界,他要背負着幾十萬個原居民的壓力,甚至無人附和,只靠自己去向基本法起草委員會講解,告訴他們新界同市區政策不同。」他又指,父親為此撰寫了一份詳細文件予草委,並親自邀請當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漢斌到新界考察及交流,制定一條法律保障原居民權利。最後,在基本法第40條定下了:「『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受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保護」。
應讓市民明白基本法原意
「所以能夠看着香港回歸,對我來講真的很大件事,因為我知道可以促成當日的成就,是靠許多人的共同努力。」劉業強感嘆,新界原居民的權益得來不易,對於基本法第40條的實行情況,他認為不單是第40條,回歸後整體基本法的落實情況良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行得好好,好理想亦好實在,只是新一代有人不了解歷史,令部分人對基本法有誤解」。他說,基本法頒布至今已有27年,更加要多點宣傳及推廣,讓市民明白基本法原意。
讓新界年輕一代參與發展
劉業強指出,鄉議局一直伴隨香港成長,但20年來香港仍然有很多偏遠鄉村沒水、沒電、沒網絡,丟空的鄉郊小鎮需要重整,尋找新發展機遇。他透露未來將致力令鄉議局「年輕化」,如舉辦更多交流團等,向外地城鄉發展借鏡,讓多點新界年輕一代參與新界發展,吸引在外地留學的青年及旅居外國專業人士回流。
劉業強亦寄語香港年輕人必須花時間做好自己本分,不應耗費太多時間在各種政治爭拗上,「如果沒有太多社會經驗而論政是很危險的。」他認為,香港擁有完善金融制度及地理位置,人才、金融、物流等都有獨特優勢,若配合粵港澳大灣區計劃發展,香港可以扮演一個很好角色。他呼籲港人不要再讓泛政治化的氛圍,令香港錯失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