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趙凱瑩報道:本港零售數字連跌24個月後,今年三月份止跌回升,零售總銷貨價值按年上升3.1%,反映隨着訪港旅客增長,本港消費需求增加。而今年首季銷售貨價值按年跌1.3%,銷售貨量則跌1.7%。有零售業人士稱,業界普遍對零售前景感樂觀,預期第二季數字持續向好,不排除增聘全職員工,填補空缺。
電器鞋類未有起色
統計處昨日公布最新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三月份零售總銷貨價值按年升3.1%,臨時估計為357億元;扣除期間價格變動後,三月份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按年升2.7%。按零售類別劃分,「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按年升8.4%,其次為「服裝」,按年升2.5%,「超級市場貨品」則升2.6%,「藥物及化妝品」則升3.5%。亦有於二月份錄得跌幅的類別,如「雜項耐用消費品」及「汽車及汽車零件」,於三月份有回升,分別升9.5%及16.0%。
各個零售類別當中,「電器及攝影器材」,以及「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三月份繼續是重災區,分別按年跌17.9%,及4.5%。另一方面,今年首季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按年下跌1.3%。
政府發言人稱,三月份的按年增長,一方面是反映訪港旅客人次繼續回升,另一方面亦反映就業和收入情況良好,為本地消費需求帶來有力的支持,但零售業銷售的前景短期內仍需視乎訪港旅遊業的復甦步伐,以及外圍環境的不明朗因素如何影響本港經濟。
業界:好接近隧道末端
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分析,三月份的旅客中,內地旅客的訪港人次增加10.4%,對本港零售業有正面作用。他說,目前情況「好接近隧道末端」,約七成的零售業人士對第二季的市道感樂觀,亦預期在復活節的帶動下,加上四月上半月的訪港旅客數字繼續增加,四月份的零售數字會繼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