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陳佐洱:沒共產黨就沒「一國兩制」的香港特區

時間:2017-04-28 18:50:56來源:大公網

  

  資料圖:國務院港澳辦原常務副主任陳佐洱

  大公網北京4月28日電(記者李柏濤、實習記者葉思慧) 國務院港澳辦原常務副主任陳佐洱28日在北京表示,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是150年來歷代中華兒女和政治家的夙願,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中英和平解決香港問題成為國際典範;如建國之初就解放香港,中國充其量多了一個諸如廣州一樣的大城市,但回歸後成立特別行政區,中國增加了一個為改革開放作出歷史性貢獻的國際經濟中心。他亦強調,香港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與中央和內地的支持密不可分。

  香港回歸是歷代中華兒女及政治家夙願

  陳佐洱在一場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的活動啟動儀式上指出,自古以來,香港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香港的人文狀態並非港英歷史教科書所說,「英國1841年強佔時,香港已有40多所學校,7000多人口,100多家商舖。」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只是補辦手續而已。這以後的150多年中,盼望香港回到祖國懷抱,一直是歷代中華兒女和政治家們夢寐以求的夙願。

  回首歷史,陳佐洱表示,從孫中山、蔣介石,到毛澤東、鄧小平,均從未承認過「三個不平等條約」(編者注:1842年《南京條約》、1860年《北京條約》、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但在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弱國無外交。」孫中山和蔣介石都無能為力。他續說,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領導集體制定了「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對港八字方針。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背景下,鄧小平同志提出「一國兩制」,並以此通過中英談判最終解決了香港的歷史問題。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一國兩制」的香港

  陳佐洱回憶,1984年12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再度訪華,在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以後,當面稱讚了「一國兩制」是天才的創造。

  「從整個中國現代史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從香港的百年創傷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一國兩制』,也就沒有香港回歸後成為特區的歷史轉變。」陳佐洱指出,「一國兩制」是共產黨提出的,共產黨用「一國兩制」收回香港,「一國兩制」是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項嶄新成果。

  講兩個故事力證中央對港大力支持

  談及兩地關係,陳佐洱說,香港有700多萬「愛國愛港愛鄉」的市民,當內地遇到困難時,香港同胞解囊相助。與此同時,香港回歸後成功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等等衝擊,被認為是全球最自由開放、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所有這些,與中央和內地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陳佐洱講了兩個故事,1998年之時,香港機場因嚴重故障而停用,每天損失18億港幣。時任特首董建華向中央請求,希望深圳機場能劃出一部分供香港使用。雖涉及到海關、民航、邊檢、交通等等複雜問題,但有從中央到廣東省、深圳市的支持,短短5天內,原本飛往香港的貨機就可在深圳起降。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2003年非典肆虐香港之時,特區政府向中央開了一個物資清單,時任總書記、總理親自批示,有關部委用外匯到全世界購買香港需要的口罩、眼罩等等,一周之內全部照單完成,免費運送到香港。此外,還從無非典的省份中選拔出200個護士,學習香港醫院的管理制度,隨時準備派到香港非典第一線。

  陳佐洱強調,如果建國初解放香港,中國充其量就多了一個類似廣州、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而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共產黨領導下,以「一國兩制」的方針和平解決香港問題;九十年代,成立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特別行政區,中國增加了一個為內地改革開放做出不可估量的歷史性貢獻的國際經濟中心大城市——香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