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團結香港基金指出,土地短缺影響香港競爭力,建議政府長遠應推動大規模填海計劃。
大公網4月27日訊(記者曾敏捷)政府現正就《香港2030+》規劃遠景進行諮詢,智庫團結香港基金指出,土地短缺影響香港競爭力,建議政府長遠應推動大規模填海計劃,短中期則透過公私營合作模式,釋放私人持用的土地儲備。
基金會估算,本港未來30年總房屋單位需求約為126萬個,所需建物土地超過9000公頃的土地,面積相當於三個沙灘新市鎮。基金會建議政府重啟大型填海計劃,增加土地儲備,包括把在長洲以南填海逾2000公頃建設大型人工島,並將現有的葵涌貨櫃碼頭及棕地後勤物流作業,以騰出空間發展住宅;在蒲台島填海200公頃,用作重置現有監獄及政府設施 ; 以及在南丫島西、屯門 、將軍澳區進行填海擴建等 。五個填海選址料可提供3500公頃土地。
基金會又指出,現時三間大型發展商的土地儲備接近1000公頃,政府短中期應考慮釋放私人持有的土地儲備,建立機制,與私人土地擁有者合作,在城市規劃、補地價等方面提供政策配套,促成私人土地持有人在選定發展範圍內興建住宅,並撥出部分土地供政府發展資助出售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