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求叔表示,在他入院前,外科醫生、物理治療師、麻醉師等已經輪流為他進行測試\大公報記者孫凌奕攝
【大公報訊】記者孫凌奕報道:將軍澳醫院引入促進術後康復綜合方案(ERAS),在手術前後用「一籃子」措施幫助大腸癌手術病人「贏在起跑線」,將術後平均住院時間由九日縮短至五日。人稱「求叔」的演員黃樹棠表示,他在年初發現患有大腸癌二期,術前由物理治療師、麻醉師等給他「上咗一堂」,還讓他走成千步進行測試,當時他心中質疑「醫生係咪玩我」,不料術後效果非常好,第二日便「行得、跳得、企得、食得」。
縮短住院時間 增術後生活質素
黃樹棠說,一直以為自己患腸胃炎,但吃藥後不見好轉,後來更發現「便血」,照大腸鏡確診患大腸癌二期。他稱當時覺得很害怕,被私家醫生轉介至將軍澳醫院後,物理治療師、麻醉師紛紛為他進行測試,但一開始他並不理解,覺得「你考我啊,我已經係一個病人了,仲要我走成千步,我肚子好痛」。但他做完手術後,才知術前測試都是有用的,形容術後覺得自己完全沒事,第二日便可出院繼續拍戲。
將軍澳醫院外科副顧問醫生譚慧賢稱,大腸癌傳統治療方案需在術前瀉劑洗腸、空肚六小時,並插胃喉、腹部引流和導尿管,為縮短病人住院時間、提升術後生活質素,外科部自2015年11月引入由丹麥率先提出的ERAS方案,為全港獨有。大腸癌病人在術前一個多月,接受外科醫生、麻醉科醫生、專科護士、物理治療師和營養師的一站式門診,術後第一日便可進食,術前也無需插胃喉和進行瀉劑洗腸。
將軍澳醫院一級物理治療師蔡惠榮稱,以往物理治療師於術前一日才見到病人,若發現病人身體狀況不宜做手術,只能重新排期,現時則提前一個多月對病人進行手握力測試和六分鐘步行測試,若病人心肺功能較差,便教病人做簡單的復健增強體格,使病人「贏在起跑線」。
ERAS在將軍澳醫院推出首年,102名病人參與,院方統計數據發現,病人的微創手術成功率由七成升至九成,術後住院時間由九日縮短至5.5日,緊急再入院率由9.8%降至5.9%,全部併發症率亦由37.3%減至19.6%。雖然病人提早進食,但駁口滲漏率維持3.9%不變。譚慧賢稱,考慮將ERAS推廣至院方其他手術和九龍中聯網其他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