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倡開發本地潛水旅遊

時間:2017-03-12 03:15:24來源:大公網

  圖:日本與那國島海域考古,胡名川在水底見到祭壇,嘖嘖稱奇

  生於斯,長於斯,Jackie數十年來穿梭本港水域,見證各處水質改善。「水下考古旨在通古識今」,他建議政府仿效外國做法,以水下遺址、古物作基礎,設立潛點,收保育文物效果,並推廣本地潛水旅遊。

  港工業式微 水質改善

  「香港其實有很多水下古蹟,但因為香港很多地方都是填海和能見度非常低,我潛水多年,才得到少少成果。」Jackie表示,水下考古講求天時、地利、人和。1980年代,本地工業活動頻繁,污水未經處理排入大海,導致海水能見度劇降,情況最惡劣時,伸手僅見五指。時至今日,工業式微,水質反而大有改善,「冬天吹東北風時,污物全吹出大海,能見度最好時可遠至十呎」,更有利水下考古探索。

  去年八月底,Jackie再度前赴海外,前往日本與那國島海域潛水考古。該處水底下的神秘城市遺址,相傳早於3000至10000年前已經建成,見到祭壇、道路、平台等遺跡仍然完整保留,嘖嘖稱奇。當地的潛水旅行發展蓬勃,令他有更深體會。

  Jackie團隊於2015年在蒲台島南端海域,尋得一枚古炮、兩個船錨及鐵鏈,他認為水下考古旨在通古識今,若貿然把古炮、船錨等鐵製品打撈上水修復,古物可能會因清除表層依附的蠔宿,或暴露空氣下而氧化生鏽,破壞其原貌。與其如此,他建議政府可開發本地潛水旅遊,有助保育文物,也讓市民、旅客從水下文物,追溯香港歷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