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海底奇兵胡名川豐富香港史

時間:2017-03-12 03:15:22來源:大公網

  圖:胡名川創立香港水下考古總會,在全球各海域探索研究

  神秘的海底世界,叫不少人恐懼,卻讓「海底奇兵」胡名川(Jackie)瘋狂迷戀。從兒時徒手潛水,長大成為水警,以至創立香港水下考古總會,在全球各海域探索研究。與海為伴逾四十載,Jackie至今潛水逾5000次,不但締造了各種亮麗成績,亦悟出人生方向,「我會一直潛落去,不會浪費光陰,難道要到我70歲,有心無力時才後悔?」/大公報記者 謝進亨(文) 黃洋港/受訪者(圖)

  「每次潛水,即使是同一個地點,所見的也有不同。穿梭沉船、古城遺址,水下考古更為潛水增添一份神秘感。」年逾五旬、香港水下考古總會主席胡名川與海的「不解緣」始於兒時,他10歲起跟隨父親到碼頭釣泥鯭,開始游泳,升中學後更熟水性,逐漸接觸潛水,不過,「當時潛水是有錢人玩意,醫生、律師才玩得起」,出身自基層家庭的他難以負擔潛水衣等裝備的不菲費用,只能購置潛水鏡、蛙鞋,即使天寒地凍,他下水時也僅穿上普通T恤、單車褲禦寒,潛水用的呼吸器材就只能租用。

  「見到嘢就搬到水面叫盜墓」

  熟能生巧,Jackie在1980年以17歲之齡,成功考錄三級(入門級)潛水員資格,其後順利當上水警,偵查海上罪案及災難現場,例如謀殺案、偷運槍械、撞機及沉船意外等,每逢假日亦不時下海潛水。終日與海為伴,Jackie十年前自覺潛水技術日漸純熟,自以為潛水幾乎「香港無敵」,驅使他萌生一個念頭。

  「內地既然有水下考古團,點解香港就冇?」Jackie信心「爆棚」下,毅然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潛水「發燒友」,創立香港水下考古總會,在香港各處考古,協助不懂潛水的考古教授,作資料搜集及搜查海底遺物,卻發現自己對考古一竅不通,未能令人認同其專業資格。

  「我哋潛水就叻,但原來考古講求保存古物,(如果)逢見到嘢就搬到水面,嗰啲叫盜墓!」Jackie為彌補考古知識上的不足,他們先後報讀陸上考古課程,邀請澳洲國際海事考古協會教授來港教學,甚至遠赴英國國際海洋考古協會修讀海洋考古課程,學習水底攝影、考古繪圖、利用GoPro運動相機鳥瞰整個位置等,成功考取國際資格。

  擬挑戰南極或高海拔水域

  十年過去,Jackie一行人在海下考古取得成績,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前年於蒲台島南端海域,發現一尊六呎長的古炮、兩個船錨及鐵鏈,推斷是來自一艘於1944年沉沒的帆船;以及在2011年於赤柱聖士提反灣對出「劏人排」礁石的海底,發現長約一呎、估計是80年代英軍遺下的迫擊炮彈。每次發現,均有助歷史專家追溯本港的近代歷史。

  儘管Jackie已年過半百,惟他對水下考古的熱誠仍然不減,更以自身寄語後輩,切勿浪費光陰,「有人學(潛水)極都學唔識,難得搵到自己專長同興趣,一定會繼續潛落去」。他計劃未來繼續挑戰自己極限,繼去年初到北極冰海考古後,考慮到訪南極冰海或高海拔水域地區進行考古,永不言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