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24小時電車巡遊 情迷「叮叮」舊時光

時間:2017-02-17 15:38:37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2月17日訊 香港電車的歷史悠久,自1904年投入服務以來,電車不僅是港人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亦見證了香港的城市變遷。近日,由11名攝影師組成的「追蹤電車隊」舉辦展覽《叮叮去九龍》,以攝影、油畫、實物及縮時攝影短片等藝術形式,揭開電車廠的神秘面紗,講述電車背後功臣的故事,與觀眾一起走入113年的「叮叮」時光。

電車車身圖案和周遭環境相映成趣(Karen Choi 攝)

  「追蹤電車隊」於2015年去信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獲得進入屈地街和西灣河電車廠拍攝的許可。兩個電車廠各有分工,屈地街電車廠主要進行電車製造、維修、保養、安裝廣告及拆除等,西灣河電車廠則是停放電車的場所。當時「追蹤電車隊」的隊友們進行「brainstorming」(腦力激盪),決定分頭行動捕捉電車廠和電車一日出行的故事。

策展人 Irene 表示,少有人進入電車廠拍攝(Irene Flanhardt 攝)

  24小時追蹤電車旅程

  平日裏返工講究高效快節奏,未必有閒情逸致在電車上欣賞城市風光。今次「追蹤電車隊」想出新招,從清晨第一位車長報到,到電車返廠維修,記錄下電車駛過的變幻時光。「這個展最重要是透過時間,看到天氣的變化、光線變化、路面情況的變化……好似邀請你來到一個電車旅程,上了電車能看到不同的場景。」策展人、「追蹤電車隊」創辦人黃曼玲(Irene Flanhardt)說。

外國攝影師Marissa Reyes捕捉到穿梭於城市光影中的電車(Marissa Reyes攝)

  攝影師 Alan Tse 曾在清晨四點來到屈地街電車廠,等待第一位車長返工,隨後他便搭車出發,拍下沿途城市風光。還有攝影師專門等候夜班工作者,拍攝他們維修路軌、燒焊等工程。

  縮時影片記錄電車「變身記」

  更換電車車身廣告的縮時攝影短片是今次展覽的創新之處。更換車身廣告通常需要費時3小時,為了展示完整面貌,攝影師Bosco Li 和 John Yan 在車身左右各放置一台相機拍攝,最終合成30多秒的短片。

  老婆婆遺願:再搭一次電車

  在拍攝期間,有車長對 Irene 憶述,曾有一位經常搭車的老婆婆突然「消失」,再出現時戴着氧氣罩,坐在輪椅上,需要家人抬上電車。車長當時建議換乘其他交通工具,老婆婆卻執意上車。車長翌日再見家人得知,老婆婆已經去世。

不少老人家前來參觀展覽,懷舊「叮叮」時光(記者林可欣攝)

  這個故事讓 Irene 感慨良久,「原來婆婆最後的心願就是搭一次電車,完成心願,回憶以往的事,這樣走就是很好的終點。可以感受到老人家對電車是有一種情懷的。」

  策展人倡保留集體回憶

  Irene 坦言,她曾經認為電車僅僅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平常事物,但在籌辦展覽期間,了解到的電車知識及電車長的故事,讓她蛻變為一名不折不扣的電車迷,「我從以前對電車沒什麼感覺,到現在越來越着迷。」

策展人Irene希望有固定場所,保留集體回憶(Irene Flanhardt 攝)

  縱使個人回憶短暫易逝,凝結成集體回憶卻能歷久彌新。Irene 希望通過展覽,觀眾可以產生共鳴,分享彼此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呼籲社會能提供固定展館保留集體回憶。「香港電車始終是一門生意,生意是會轉手的,下一次都不知道會是什麼公司,所以要有一個固定的地方留下集體回憶。我希望見到這些事,而不是不停做展覽。」Irene說。

  展覽:「叮叮」去九龍

  日期:即日至3月14日(星期一休館)

  時間:10:00am-6:00pm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藝術館展室2及3(九龍青山道800號)

  24小時追蹤電車圖集

4時54分,第一位車長報到(Alan Tse 攝)

5時04分,頭班車(Wesley Chan 攝)

15時58分,攝影師捕捉到孩童的可愛眼神(Alan Tse 攝)

17時24分,電車廣告和乘客形成強烈對比(Bona Liu 攝)

19時26分,電車與晚霞(Bona Liu 攝)

21時36分,電車夜行於港島霓虹之中(Wesley Chan 攝)

電車員工進行檢修(Calvin Sit 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