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982年,鄧小平在會見《大公報》社長費彝民等12人,宣布中國將收回香港。消息經《大公報》獨家發布,舉世震動
【大公報訊】記者文軒報道:原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費斐1979年曾跟隨鄧小平夫婦訪美,擔任翻譯員。她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憶述,鄧小平話不多,很少發脾氣,但曾經為了是否在香港駐軍的問題大動肝火,正是出於中央政府對香港主權的不可動搖。
1979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展開了為期九日的訪美行程,費斐作為隨團的翻譯員,主要負責卓琳的日常翻譯。她清晰地記得,由於當時美國反華浪潮高漲,自己一路上十分緊張,「如臨戰場」。她說,抵美後,鄧小平一行所到之處,上有直升機盤旋,警方架機槍控制所有制高點,車隊路過的十字馬路口均以旅遊車切斷交通。極少外訪的鄧小平卻一直淡定自若,氣定神閒,也令費斐減少了幾分緊張。
為駐軍問題大發雷霆
在費斐的記憶中,鄧小平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卓琳話也不多,「他(鄧小平)的侍衛官跟我說,老爺子平時『沉默是金』,在家也很少說話,但一旦開口,就是一字值千金」。費斐說,鄧小平的脾氣很好,但也曾發過很大的脾氣,其中一次就是為了香港駐軍的問題。
1984年,當時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耿飆以「不一定」,回答媒體對於中央政府是否會在香港駐軍的問題,令鄧小平大發雷霆。鄧小平與參加兩會的港澳代表和委員見面時,特意對記者澄清了事件。費斐記得,她的父親、時任《大公報》社長費彝民便是港澳代表團的團長,親眼見證了這一幕。費斐後來聽父親講,鄧公當時情緒激動地說:「我國在恢復對香港的主權以後,中國有權在香港駐軍。這是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主權的象徵,是國家主權的象徵,也是香港穩定和繁榮的保證。」
費斐認為,鄧小平為此事鮮有地大動肝火,正是出於對香港主權屬於中國不可動搖的堅定信念,主權問題也是他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基礎所在。「『一國兩制』不代表中央對香港無所作為,沒有角色」,費斐直言,「但現在香港有些人要搞分裂,鬧獨立,就是不了解『一國兩制』的原則和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