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培元獲頒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大公網1月24日訊 (記者 楊州) 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揭開了海洋底棲生物移遷及落戶棲息地機制的神秘面紗,不僅有助團隊開發出可為航運業減少油耗的無毒防污損塗層,亦打開了未來研究之門,有望重整瀕危的海洋生態。
科大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錢培元,就生物膜如何影響珊瑚及貝類等海洋底棲動物尋覓棲息地的重大發現,獲中國國務院頒發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科學家集中研究環境變化如何影響海洋底棲生物,卻忽視了生物膜在底棲生物和環境之間的連接人角色。錢培元的團隊就這方面進行前瞻性研究,發現底棲生物的幼蟲於海洋中覓地進行繁衍時,主要是受到生物膜釋放的化學訊號影響而決定到那兒棲息,而非直接受環境所影響。
透過操控這些訊號,科學家可將珊瑚、鮑魚及貝殼類等海洋生物,引領到較少污染的地區落戶繁殖,確保它們可以健康成長,保護瀕危的物種免於滅絕,重塑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
錢培元表示,我們的研究成果為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也展示了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下,海洋生態系統可能出現的變化趨勢。他亦利用有關成果,為生物污損的問題找到一種全新天然無毒的解決方案。
他稱,海洋生物寄附於船身所引起的污損問題,不僅增加船舶燃料的損耗達40%,大大降低航行速度,甚至危害到國家安全,因為原本無法被雷達偵測的隱形軍艦,一旦受到海洋生物所黏附,行蹤便無所遁形。
同時他利用包括生物膜細菌所開發的天然防污塗料,卻不僅與傳統的同樣有效,且更為環保。至今他已獲得12項防污天然化學品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