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思覺失調四成患者自行停藥

時間:2016-12-30 03:15:34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徐曉彤報道:有團體調查發現,思覺失調患者對服藥治療態度負面,四成受訪患者曾自行停藥。團體主席兼精神科教授提出須令患者了解並接受腦部和心理的病因,明白自己需要接受治療,再加上家人支持,減少患者對治療的歧視,才有助患者有效接受治療。

  慈善團體「思覺基金」於今年六月至十月期間,以問卷形式調查300名思覺失調患者,當中四成受訪患者透露曾自行停藥;四成人介意告訴他人自己患有思覺失調或精神病和需要服藥;有三成人聲稱自己服用的藥物並非治療思覺失調;兩成人對自己服用抗思覺失調藥物感到羞恥。

  「思覺基金」主席兼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表示,傳統醫學分析認為,思覺失調患者抗拒治療的成因是缺乏知識及對病的認知低,但調查顯示,即使患者對自己病情有很高的認知,仍會對治療抱負面態度和感羞恥,並會自行停藥。他認為,傳統醫學分析忽略了歧視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故未能改善治療的負面態度和行為。

  家人支持助患者康復

  他指出,患者在如何了解自己病情,以及面對治療時的態度,非常受外界看法影響。他稱,患者在初期得知自己患病時,通常都會以心理方面理解自己病情,例如因壓力「爆煲」而患病,因這是社會對於情緒病和精神病普遍看法,患者會較容易接受。而且患者一般抗拒接受因自己腦部出現問題,較常人分泌較多的「多巴胺」而患病,因為社會一般認為腦部出問題,是不可改變的,患者一生「注定」受病纏擾無法痊愈,這種誤解或歧視亦會令患者對治療產生負面態度,從而自行停藥。

  調查又指出,逾八成按時服藥的患者表示得到家人及伴侶的支持,反映出患者家人的態度才是患者面對治療的態度和行為的關鍵。他認為,要令患者對治療持有正面態度及行為,須讓患者了解思覺失調的心理和腦部問題的成因,以及接受兩者並存,再加上得到家人的支持,減少患者對治療的歧視,才能有效地幫助患者康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