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2月15日訊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及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呂愛蘭獲裘槎基金會授予2017年度「前瞻科研大獎」,以表揚她在國際科學界的卓越成就。頒獎典禮將於12月8日舉行,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主持。呂教授獲得此獎後,未來將其再生研究擴展至針對治療妊娠糖尿病導致的先天性心臟病方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心血管疾病高鋸全球人口死因的首位,並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然而心臟受損後並不能自愈。為修補受損心臟,近期的科學研究均集中運用多能幹細胞模擬心臟的生長。多能幹細胞是「主細胞」,負責製造所有不同類型的細胞及身體組織,當中包括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式多能幹細胞。因此,科學家可以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製造全新的心臟肌肉及血管,替換受損的心臟組織。此外,科學家可以運用多能幹細胞,在實驗室內製造出所需的人類細胞和組織,模擬其他疾病及鎖定藥物治療的潛在目標。
配合多項先進科技的運用,包括人類多能幹細胞及經修飾的mRNA技術,呂教授專長於研究心血管及再生技術。呂教授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研發出製造心臟原祖細胞、心肌和血管的技術。其後她更發現「開關」心臟原祖細胞的血管生成因子,並透過經修飾的mRNA技術誘導心臟再生。呂教授的研究為近期的臨床實驗奠下堅實的基礎,為治療心臟病病人帶來新希望。
心血管疾病不單導致成人死亡,亦會令嬰兒死亡。現時患上妊娠糖尿病的婦女,屬妊娠前糖尿病即孕前糖尿病一型及二型,或妊娠期糖尿病,該病會增加其嬰兒患上先天性心臟病的機會率。數個國際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相比一般嬰兒,由患上糖尿病的母親誕下的嬰兒有心臟功能障礙或畸形的風險會增加五倍,並且於日後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隨着因肥胖而患上二型糖尿病的情況愈來愈普及,預計未來將會有更多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以致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之數目亦會增加。呂教授獲得裘槎前瞻科研大獎的肯定及未來五年合共五百萬港幣的研究經費支持下,將致力研究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擴展至模擬心臟生長及治療孕前糖尿病導致的先天性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