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房協申粉嶺建1500單位

時間:2016-12-14 03:15:18來源:大公網

  政府最快明年展開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收地工作,有「房屋實驗室」之稱的房屋協會,將配合政府的安置計劃,向城規會申請在粉嶺百和路一幅官地,發展首個混合式房屋項目,興建近1500個可租可售單位,優先分配給受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計劃影響的合資格清拆戶。房協預期,最快明年第四季動工,2022年竣工。

  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前期撥款在2014年通過,政府最快明年開始收地,預料逾1000戶居民受影響。房協獲邀在粉嶺百和路一幅佔地11434平方米的政府用地,發展混合式房屋,提供1467個可租可售單位,將因應需求優先編配予受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受影響居民。今次是政府首次列出明確位置,用以安置受新東北發展影響的居民。

料明年第四季展開工程

  房協提交城規會的文件顯示,擬議發展用地位於粉嶺百和路、蝴蝶山村、欣盛里及田心休憩處之間,毗鄰佛教普光學校,現時規劃為「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用地,目前用作停車場。房協建議,項目採用混合式房屋發展,興建三幢樓高29至30層的住宅大樓,提供510個租住公屋單位、696個資助出售樓宇單位、261個長者居住單位。項目附設一家安老院舍,提供206個床位。

  整個發展項目將由政府撥批地皮,房協出資興建。文件又提到,技術評估顯示,擬議發展並不會對交通、環境、空氣流通、視覺、排水、排污、供水等方面構成負面影響。

  房協行政總裁兼執行總幹事黃傑龍昨日表示,項目採用混合式發展是因應政府建議,為受影響居民提供不同住屋選擇,因為部分人希望自置物業,部分人則希望上公屋,長者亦可申請入住約260個長者居住單位。他預期項目最快可在明年第四季展開工程,2022年落成。

政府撥地 建築成本30億

  至於項目中的長者房屋會否以終身租住模式推出,黃傑龍說仍在研究中,不排除會有新形式,目前仍在與發展局商討。項目建築成本仍在估算,粗略估計大約20多億至30億元。

  有消息指,政府擬研究放寬受影響清拆戶的資產審查,協助他們上樓或優先購買單位。立法會議員兼北區區議員劉國勳稱,清拆戶多年來累積一定資產,未必能符合資產審查,冀政府能夠彈性處理,甚至豁免審查。

  公屋聯會主席、前長策會成員王坤認為,由房協興建安置房屋,既是試驗,也有現實需要,因為無論房屋委員會或房屋協會,都未曾真正做過混合式房屋發展,基於受影響清拆戶有不同住屋需要,而房協的資產審查及資助房屋政策更具彈性,有助理順收地及安置安排。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