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喜歡用生活事例去說明經濟學的問題,用簡單易明的例子遠較靠用詞深奧的文字,慣用後者的人只是對自己缺乏信心或以權威去懾服人,香港迪士尼樂園應擴建還是「抗建」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去說明什麼是「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Sunk Cost)是一個會計學在商業決策時常用的詞彙——「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發生並產生的成本」,這十八個字全都認識,但合在一起便不知道在說什麼,用一個女生跟男生拍拖的例子去說明,女生已和男生交往了四年,但雙方明顯的性格不合,要堅持下去到結婚還是分開,對於女生來說這四年的青春便是沉沒成本,很多女生為了面子問題和不甘心,都會繼續下去。
現在香港迪士尼樂園也有同樣的問題,為了增加吸引力,需要擴建增設「魔雪奇緣」和「漫威英雄」兩個園區,按現有股權比例,政府注資58億元,迪士尼公司注資51億元,需要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拍板永遠是最難的任務,曾在大機構工作的人都曉得有一大堆不事生產的人會在勝利時要功,又或者在失敗時落井下石,集體負責制在目前這個政治氛圍是最好的辦法,筆者估算在立法會議員中做幾場「秀」之後便會通過。
筆者也曾經做過樂園和商場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報告,主要是預計可招來多少客人,每人人均消費和投入與產出這些標準東西,要計算十年以上的預測根本就包含着很多變數在內,如宏觀經濟、旅遊政策、競爭對手等等問題,只要稍稍微調數字,結論便會差天共地,所以「專業顧問公司」在這時現身去收取巨額費用撰寫報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決策早已做好,專業顧問公司只需配合,並制訂好一個合理銀行認可的IRR(內部收益率)便可以。
筆者不敢妄下判語說在這盤迪士尼樂園話事啤(Show Hand又稱沙蟹)賭局中跟還是走,因為在賭局中運氣比什麼都重要,這要看看香港的運勢了,但走到這個地步,焗跟已是百分之百會發生,結局是怎樣對於目前做決策的人已不重要,因為又有新議題追着來,誰又會記得上世紀討論搬遷機場的《玫瑰園計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