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朱晉科報道: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昨早在一個有關「一帶一路」論壇上致辭時表示,自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後,內地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調控經濟絕不容易,但他相信內地可成功改革經濟結構。他還說,中國有獨特的競爭優勢,能夠作出長遠的發展規劃,同時亦能根據時間表落實相關計劃,在顧及內地發展的同時,考慮與其他國家合作。
董建華指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長時間保持雙位數增長,但情況明顯難以持續,面對經濟下行的風險,其他國家一般採用貨幣和財政政策調控經濟,內地亦有同樣做法,但更着重於結構改革,希望從過去的靠出口及投資拉動經濟,轉為以消費、服務業和創新科技產業為主要增長動力,例如阿里巴巴,就是利用「互聯網+」改變零售市場。
董建華提到,要調控經濟並不容易,要調低經濟增長並進入新常態,更是從未發生過。不過他指出,雖然內地經濟增長放緩至6.7%,但每年新增7500億美元的經濟規模,相當於印尼整個經濟體,規模仍然很大,他有信心到2049年,中國會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
對於外界關注內地債務高企的問題,董建華說,內地的債務水平與美國及其他G7國家相若,而且主要為內債,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並沒有外部債務,加上經濟仍保持增長,將可創造更多財富解決債務問題。他又說,如果內地股票市場發展趨向成熟,未來亦可轉化部分債務。
談到中國的競爭優勢,董建華指出,中國在制定政策上有優勢,能夠執行較長遠的政策,而且在制定過程中,考慮非常全面,亦會了解政策會否影響他人,除了諮詢內部意見,而且會諮詢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其他智庫,「很多人認為馬克思主義改變中國,但我認為事實上是中國改變馬克思主義。」
他強調,「一帶一路」有助全球經濟向前,他對作為中國人及居住於香港感到幸運,因為香港有很多機遇,而「一帶一路」的推行需要沿線國家,甚至全球其他國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