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據爸爸說」漸變「不痛不癢」

時間:2016-11-29 03:15:19來源:大公網

  圖: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等團體,出席悼念二戰衛港英烈儀式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周怡報道:劉深十多年前開始研究深圳歷史,自自然然觸及到了香港。深入了解後,他發現,除了經歷戰爭的一代老人,香港當地許多中年人對大淪陷的了解多是「據爸爸說」,而年輕人對那段慘痛的歷史似乎更是「不痛不癢」。

  老戰士:國仇家恨很深

  1941年12月8日凌晨3時51分,日軍第二十三軍指揮官酒井隆中將,接到大本營參謀本部對香港發動進攻的特急電報,代號為「花開,花開」。早晨七時左右,防空警報聲開始在港島上空盤旋,十二架日軍轟炸機和三十六架戰鬥機,飛臨啟德機場上空,隨着一陣陣爆炸和煙花,香港進入其歷史上唯一一段黑暗戰爭歲月。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下達投降令。

  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戰士黃作才:「一個人什麼都有可能忘記,但是打日本人是絕對不能忘記的。我切身感受,我不能忘記。日本人非打不可,他太殘忍,太滅絕人性,國仇家恨很深。」

  當時還有日軍憲兵隊經常在打靶場(花園道美利樓),炫耀斬首絕技─「連皮」,就是用軍刀將人頭砍下後,人頭皮膚部分依然連接着身體。

  然而,紀錄片從拍攝到完成製作的兩年間,其中受訪的近30位老人中,已有四位離世。

  港英政府刻意迴避歷史

  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戰士張進祥便是其中一位。劉深對張進祥在片中口述的一段記憶十分深刻:「沒糧食最慘,在沙田到大埔這條公路,走一段路就有一個人死,有些老人怕拖累家人,在公路兩邊的樹上自己上吊。」

  還有看不到希望的一家老小五口人,身無分文,在飯店吃飽一頓飯後,從樓上跳下,以這種方式結束飢餓帶來的痛苦。

  重光後的香港,在五、六十年代各方面逐漸步入正軌,也迎來了香港「遍地黃金」的黃金年代。

  雖然當時的港英政府對民眾,刻意迴避這段屈辱的三年零八個月,更致力推行去(日本)殖民化,但在所有的成功與繁榮背後,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戰士,以及背負痛苦記憶仍為香港繁榮付出勞動與血汗的人民,他們不會忘記這一段歷史帶來的屈辱與力量,他們的後代更不應該忘記。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