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學生早前獲有心人支持,有機會遠赴美國波士頓參加《第一屆國際青少年科學發現影像大賽》。
參賽科學微電影作品《石拱橋─順德逢簡水鄉的靈魂》,意念來自兩名學生麥嘉源、趙鵬對水鄉文化的濃厚熱愛,確定探索石拱橋百年屹立不倒的奧秘。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我們小組很快就碰到各式各樣的難題。我還清晰記得我跟學生們討論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們還要繼續嗎?」
師生實驗遇難題一一解決
首先是設計實驗。面對科學實驗模擬,我和學生都被難倒了。蘇家欣同學說「我們自己來做」。學生把家裏裝修的水泥拿回來,然後跑去五金店找塑料板,與團隊在學校裏尋找適合做實驗的場所。我作為一個指引者和陪伴者,看見學生們做出自己第一塊水泥,還沒來得及高興,實驗就失敗了。水泥根本滑不下來,我們失望地看着對方,笑一笑沒關係,「我們再重做!」防滑實驗的設計從水泥塊配合橡膠,變成玩具小車配合木板,前後經歷過四次實驗改進。
其次就是要面對石拱橋的倒三角實驗挑戰。我們制定了多種方案,團隊製作的木塊從方形、變成三角形,從移動木塊到固定木塊,最後演變成水箱式衝擊木塊實驗,大家經歷過多少次的失望,多少次有改進。一步一步不放棄,為達到科學效果而不斷尋求解決方案。為了找到合適的測力計,崔志永同學靈機一動,向快遞公司職員借用一下!精誠所致,金石為開,連陌生的「快遞哥哥」也樂意幫助我們。我們的作品最終得以完成,缺少不了眾多幕後英雄的默默支持和幫助,讓集美學、科學、建築學於一身的石拱橋作品能如期呈現。
《石拱橋─順德逢簡水鄉的靈魂》成就了我和學生之間的師生情。很想念作品衝刺的那段時間,我們一起為我們的作品做最後的剪輯處理,我們一起期待我們的作品的首映禮,我們一起成長!在整個活動中,好像我在成就學生,其實學生也在成就我。讓我們彼此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相互滋潤成長!這就是科學微電影活動最美妙的地方。
對於胡寶星博士及夫人胡韻琴贊助我校科學微電影項目,我們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