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于盈

時間:2016-11-09 03:15:29來源:大公網

  從小到大,學校裏教導的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我們付出努力,就可以收穫成功。在現實世界中,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開始在家裏陽台上種菜,對此深有體會。我把種子灑下,每天澆灌,通菜長出來了,番茄和豆角就沒長出來。後來才了解到,原來番茄的葉子我們沒有修剪,把營養全部吸收了,番茄和放在同一花盆中的豆角就長得不好,而且我們家那邊風比較大,那段時間又經常下雨,陽光不夠充分。所以菜要長好,除了我們每天的耕耘─澆灌,還要看土壤是否肥沃、陽光雨水是否充足、風是否太大、種植的方法是否正確等等。沒有耕耘,確實沒有收穫,但其實並不是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

  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譬如說,香港的很多朋友家庭環境都很好,很多擁有豪宅的朋友,父母也就是開廠生產皮鞋、服裝、手電筒什麼的,也不是什麼特大的生意。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麼聰明努力,而是因為他們這一代人趕上了國家改革開放,成為進入我國的第一批外資。而當時我國「一窮二白」,需要外資,條件有所改善,消費力逐漸增長,龐大的市場成就了我們父母那一代人的事業。他們那一代很多努力的、省吃儉用的、敢去闖蕩的,都收穫不少,但最主要是乘了改革開放的東風。

  又譬如說,做風險投資,投資100個項目,有一個項目投資成功,這基金也就成功了,這真的是完全靠自己的眼光嗎?不是的,在概率發生這麼小的情況下,運氣佔了不小的成分。早期進入國家市場的風險投資基金和私募投資基金,投資回報率都挺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市場還不成熟但又大力發展的階段進入,聰明努力的人在對的地點撞上了好時機。

  再譬如說,自己和親人的健康。有些是自主可控的,如健康的飲食、良好的運動和作息習慣。但也有些是我們不可控制的,如遺傳因素、意外、發病所在地、醫生的診斷和技術或無法解釋的因素等。如果過分執著於我注重健康就要有健康,當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時,心裏就會很難過。

  畢竟人實在是太渺小了,可控的事情也太少……我不是想貶低努力的重要性,努力是必須的。只是從小教育小朋友把努力和結果直接掛鈎,有時會導致過分執著和強求於某種結果,和付出努力後難以面對失敗。

  還有說「人定勝天」,人怎能勝天呢?不是要任天由命,但也不能夜郎自大,只能在既定的環境、條件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這樣把心態放寬、放平,才能更好地面對人生的得失和起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