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智經研究中心昨發表研究指出,市民最不滿意居住問題,包括樓價太貴、輪候公屋時間長及生活環境狹窄/大公報記者郭艷媚攝
【大公報訊】記者郭艷媚報道:智經研究中心指出,雖然經濟高速增長,但港人感到不幸福。幸福指數五年來只微升0.4%,而人均GDP增加了56.9%,市民最不滿意居住問題,包括樓價太貴、輪候公屋時間長及生活環境狹窄,中心促政府新增福祉統計系統和「幸福香港辦公室」,建立和諧香港。
倡設「幸福香港辦公室」
智經研究中心昨日發表《香港人,幸福嗎?智經幸福指數》研究,選取了11個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包括收入及收入再分配、房屋、工作、健康、安全、教育、環境、文娛休閒、家庭、政府管治、公民社會及交通,並根據代表性、量度最終效益、數據可靠性及數據可比較性四個準則進行研究,並鑑於2000年所收集的各方面數據最全面,以2000年作為基準年。
結果顯示,2000年至2015年,經濟大幅增長,但智經幸福指數表現卻幾乎原地踏步,兩者的差距更日漸擴大,以房屋分類指數最差,樓價攀升但市民難以負擔,與2000年相比,2015年房屋分類指數下跌96.9%,其次是交通情況惡化,車輛密度上升以及市民對公共交通服務投訴率上升,2015年的情況較2000年下跌了44.4%。
智經研究中心經濟師司徒偉傑表示,經濟發展並未讓市民生活得更幸福,建議政府統計處建立福祉統計系統,定期收集與市民福祉相關的數據,例如人均居住面積調查,並成立「幸福香港辦公室」進行分析研究後制定具體政策,落實解決市民感到不幸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