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短中期措施料供34.3萬單位

時間:2016-09-21 03:15:15來源:大公網

  土地短缺加劇房屋問題,現屆政府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四年過去終於漸見成效,短中期可望透過改劃土地用途、發展前石礦場等措施,合共提供約34.3萬個住宅單位,其中2012至2015年四年間的私人房屋土地供應共可供興建約7.56萬個單位,比2008至2011年多約2.99萬個,增幅達65%。

  土地短缺窒礙社會及經濟發展,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3年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十項增加土地供應措施,短期檢視現有土地用途,例如改劃土地用途、加快發展前礦場等;長遠聚焦新界大開發,建立土地儲備,包括推動新市鎮發展、研究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及地下空間等。

  回顧四年土地供應工作,政府在過去三年物色了200多幅短中期房屋用地,如果全部改劃或增加發展密度成功,合共可提供逾25萬個住宅單位,連同安達臣道石礦場、前茶果嶺高嶺土礦場、鑽石山綜合發展區、前南丫石礦場發展項目,以及已作實的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市區重建項目及啟德發展區等,短中期措施料可提供共34.3萬個單位。資料顯示,未來三至四年的潛在一手私人住宅供應增至9.3萬個單位,再創新高。

  「土地儲備」供長遠發展

  中長期方面,政府於古洞北和粉嶺北、洪水橋、東涌及元朗南的新市鎮擴展區、錦田南及中長期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可提供合共逾22.5萬個住宅單位、超過140公頃經濟用地,以及約24萬個就業機會。以現正進行前期工程的東涌新市鎮擴展區為例,將提供約4.9萬個住宅單位,東涌東會發展為商業樞紐區,提供逾87萬平方米樓面面積作寫字樓、零售及酒店用途,並創造約四萬個就業機會,預計居民入住年份為2023年至2030年。

  土地開發需時,現屆政府提出建立充裕的「土地儲備」,以供更長遠的發展。政府正探討在維多利亞港以外填海,以及研究在香港島與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興建人工島,以發展東大嶼都會。其他長遠土地供應還包括發展岩洞、地下空間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