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醫生(右)公布推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的詳情
【大公報訊】記者郭艷媚報道:《施政報告》承諾的「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將於本月28日推出,衛生署表示,截至上月底,218名登記參與的基層醫療醫生中,96%醫生表示不額外收費,87名登記參與的大腸鏡醫生,74%不額外收費,若涉及切除瘜肉,62%醫生不額外收費。衛生署表示該計劃由政府高額資助,基本上是免費。
已有二萬人登記
「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為期三年,為1946至1955年出生、已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的香港居民提供大腸癌篩查服務,第一階段資助1946年至1948出生(即年齡介乎68至70歲)的人士,衛生署稱現已有二萬人登記,視乎第一階段反應,再公布第二和第三階段的計劃詳情。
先導計劃篩選第一個流程先為合資格人士提供大便免疫化學測試,政府定額資助280元,醫生收取額外費用上限為300元,已登記參與計劃的300多名醫生,分布全港接近300間診所,當中超過九成醫生表示不收額外費用。
第二層篩查給在第一層篩查中呈陽性的參與者提供大腸鏡檢查,政府為沒有切除瘜肉或組織的人士資助7800元,有切除瘜肉的資助8500元,醫生不能收取超過1000元額外費用。已登記的80多名大腸鏡醫生,在超過100個服務地點提供大腸鏡檢查服務,七成醫生表示不收取額外費用,若切除瘜肉或組織,六成醫生表示不額外收費。
參與計劃醫生名單、診所名稱、電話、地址及其額外費用等資料,將於本月26日早上,上載至大腸癌專題網站(www.colonscreen.gov.hk)。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社會醫學顧問醫生程卓端稱,政府定額資助基本足以處理大腸癌篩查基本服務範圍,包括醫生診症,做大腸鏡醫療費用,做完手術後的覆診費等,若照大腸鏡時出現穿腸等突發情況,則不包括在基本費用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