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激光脫毛多誤解 「永久」或指「保養」

時間:2016-08-31 03:15:26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張樂兒報道:每逢夏季,不少女士購買永久激光脫毛療程,為游泳作好準備。但坊間有廣告「永久」字眼含糊,與顧客期望的「永久脫毛效果」有出入。香港醫護學會調查發現,四成受訪者選擇服務主因是廣告效應,四成則表示不清楚激光能量強度影響脫毛效果。

  香港醫護學會於七月至八月,以網上問卷及學員調查訪問319名女性,介乎18至40歲。調查發現九成受訪者主要從網上平台及報章接受相關資訊,逾半較留意價錢、品牌及代言人,不少受訪者對激光脫毛技術和過程等認知不足。生物工程專家關志邦稱,顧客較常忽略激光成效不單取決於「光波長度」、還有「機頭大小」及「冷凍方法」。

  關志邦提醒消費者應事先作資料搜集,並向美容院了解相關技術和儀器,確保成效合乎預期。調查亦顯示,坊間廣告「永久」字眼跟消費者期望有出入,有六成受訪者認為「永久」是指永久徹底消滅毛囊。但香港醫護學會健康研究計劃顧問葉展峰指出,有公司標榜「永久」其實是指「永久保養」,不保證永久脫毛效果。葉提醒顧客需留意優惠細節,保障自己。葉補充,「一般接受六次療程後有顯著成效,三至十二個月內毛髮不再生,如療程過長顧客應向醫生查詢」。

  34歲文員Amy,年半前因受廣告上優惠價吸引,以688元購買雙腋激光脫毛療程。因坊間一般療程需一萬元以上,她直言見到廣告後感到「好抵」。雖然對永久保養曾存疑,但因美容院規模大感到可信,最終買下療程更推介給朋友。但後來接受十次療程後發現成效不大,跟廣告上指的四至六次有很大落差,其間更被不斷推銷,所以最後決定中斷。「治療師在療程間一直推銷面部護理等,很不專注,我感到很危險」。她的朋友最後受游說下,買了三千多元的磨砂皮膚護理套餐。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