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鼓勵就業施政奏效 領綜援15年新低

時間:2016-07-25 03:15:26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記者 張月琪】扶貧、安老、助弱是現屆政府施政重點,社會福利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上月底,綜援整體領取個案降至24.1萬宗,是連續63個月下跌,創近15年新低紀錄,其中失業綜援個案更降至1997年5月以來新低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數據反映政府的一系列鼓勵就業措施奏效。有立法會議員認為,今屆政府着力解決扶貧,鼓勵就業,成功營造氣氛,推動更多基層市民就業。

  現屆政府開局之初,政府立即推出「長者生活津貼」,現時受惠長者約有43萬人,約佔全港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的四成。今年5月推出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是政府扶貧政策的另一項重要措施,目標是鼓勵自力更生、多勞多得和紓緩跨代貧窮。低津現已進入第三階段申請,截至上周三(本月20日),當局已收到逾2.7萬宗申請,共批出了3880宗申請,涉及5212.64萬元,其中一個六人家庭獲批津貼高達三萬元。

  張建宗昨日發表題為《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最後安全網》的網誌指出,根據社會福利署最新公布,截至六月底,整體領取綜援個案已連續63個月下跌,降至24萬宗,是自2001年12月以來的新低。其中,失業個案佔1.5萬宗,連續下跌82個月,低收入個案佔5783宗,更是連續下降88個月。進一步分析顯示,失業綜援個案佔整體個案的比率,由2009年9月的11.8%,持續降至現時的6.4%,若以宗數計,更是自1997年5月以來的新低,對比2003年9月錄得逾5.1萬宗的高峰,大幅下降七成。

  女性就業增11萬

  社署數據顯示,老弱傷殘人士佔整體領取綜援個案約九成,年老個案佔60.3%,永久性殘疾和健康欠佳個案佔17.4%,單親個案則佔11.6%,張建宗指出,這反映綜援計劃「正不折不扣地發揮着社會安全網的作用」。與此同時,最新就業數據顯示,最低工資實施後,女性就業人數增加了11.6萬人,佔總就業人數增幅約六成,當中,主要是50歲及以上的較年長女性,以及較低技術的女性,得以重投勞動市場。

  張建宗稱,這些數據除了反映綜援在經濟衰退時,作為最後安全網的角色尤為明顯外,也反映大部分健全的綜援受助人都願意自力更生。他稱社署和勞工處近年分別採取一系列鼓勵就業和支援措施,包括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強化及有針對性的僱員再培訓,加上實施最低工資,均有助推動及鼓勵更多人投入或重投勞動市場。

  低津增工作誘因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認為,綜援領取數字持續下跌,反映更多人願意工作,經濟情況穩定,政府針對基層市民的措施亦有一定成效。但他亦指出,近年經濟轉差,勞動市場存在隱憂,建議政府繼續留意有關數據,適時協助市民。

  郭偉強又提到,本屆政府着力扶貧,推動就業,包括推出就業交通津貼及低津等。綜援計劃在社會上有負面標籤,低津可為低收入人士提供補助,增加工作誘因,「津貼是一次性撥款,一次可獲數千,甚至上萬元,為有小朋友的家庭減低負擔」。他續指,計劃亦帶動社會氛圍,鼓勵更多市民投入勞動市場。

  郭偉強名單已報名參選港島區立法會選舉,同區候選人有鄭錦滿名單、許智峯名單、葉劉淑儀名單、張國鈞名單、羅冠聰、司馬文、王維基、陳淑莊名單。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