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楊全盛期建平台築智慧城市

時間:2016-07-20 03:15:19來源:大公網

  圖:楊全盛期望提供平台,為業界及政府擔任橋樑,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智慧城市聯盟召集人楊全盛熱心IT業發展,今年三月發起成立聯盟,他直指,本港現在仍未有智慧城市藍圖,的確較鄰近城市落後,但期望提供平台,為業界及政府擔任橋樑,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他指,不時會將業界項目向政府推介,未來或會推出提供路面狀況資訊系統。楊全盛又認為,政府有部分法例未追上發展,應「拆牆」,同時可多採用本港科研作品作「先導計劃」(Pilot Project),方便業界發展,甚至走出香港。/大公報記者 張月琪

  楊全盛於中大計算機科學系畢業,受哥哥薰陶,他自小便開始接觸「蘋果」產品,小學時候更學會編寫程式,中學亦曾參加編寫程式比賽等,故早已立志於資訊及科技界發展。1999年畢業後,他專注開創自己事業,經歷過失敗,兩年後再創立公司,至2006年事業上了軌道,便開始投入業界組織、協會工作,希望為業界出一分力,更會積極考慮參選今屆立法會。

  至今無發展藍圖

  「智慧城市」是近年IT界熱門議題,政府大力推動,又以九龍東作試點,楊全盛亦創立了智慧城市聯盟,期望為業界及政府擔任橋樑。楊全盛指,有市場報告指香港去年在智慧城市方面排在17位,今年卻跌至33位,同時,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中,唯一仍未有智慧城市發展藍圖的地區。他認為,如果香港不能夠於市場佔一席位,會被淘汰。

  楊全盛提到,過去曾參與大小不同組織,今次智慧城市聯盟是「最有爆炸力」,「以往要主動找人入會,但今次大家知道我們有一個會,會跟政府做溝通,推動發展智慧城市,不同公司自己走來,包括兩電公司及華為等。」楊全盛認為,香港市場雖小,但香港對科技接收程度非常高,加上香港人口相當密集,適合作為試點落地,再有政府政策配合,可「拆牆鬆綁」的話,相信本港技術亦可在國際發光發亮。

  業界就建立「智慧城市」提出多個不同方案,楊全盛稱,近來都是不斷約見政府官員,解說不同方案,而業界的意念亦非常創新,包括在燈柱上提供電源安裝WiFi以及提供路面實時情況資訊系統,其中關於路面實時資訊,相信很快會推出。

  政府可帶頭用本地產品

  智慧城市要起步,政策、法例要配合,楊全盛指,近年討論到「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例如電子支付及眾籌等,惟現時香港許多法例跟不上時代步伐,認為政府需要檢視。他建議可「放手」由民間去做,但政府則可帶頭採用有關本地產品,或採用技術作Pilot Project,讓本地產品日後能藉政府的肯定,向外推銷及發展。

  商界擁有海量資訊,可演化成大數據,解決交通及醫療等不同範疇難題。楊全盛笑言,要商界投入少不免要用上「威迫」或「利誘」,「可以先由做公共服務公司,於發牌條例中,列出要求,要求公司開放部分資訊。」而「利誘」方面,「對於私營機構,應該有平台讓他們可以放出資訊,用這些資料是要付費。」好讓商界開放資訊同時,亦可從中獲利。

  楊全盛於香港土生土長,他憶述,父親以往在九龍城做餅,他亦希望自己似父親一樣在香港終老。他不願看到香港由一個領先城市,變成退休城市,因此希望自己可以有份推動香港繼續發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