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訊 受到中美貿易戰的陰霾影響,商界普遍看淡明年經濟前景。內地與香港今日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 的新貨物貿易協議,香港總商會主席夏雅朗形容,是提前向商界送上聖誕禮物,有利開拓更多經貿出路。
根據新協議,自明年1月1日起,香港原產貨物進口內地將實施全面零關稅,並計劃下一步推動CEPA下,在金融、教育、旅遊、文化等服務貿易領域擴大開放的政策措施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率先實施,促進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實現服務貿易全面自由化。香港總商會樂見新協議強化內地與香港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
總商會主席夏雅朗表示:「在新協議下,香港原產貨物可以享零關稅優惠進入內地,本會對此深表歡迎。新協議可減省生產商需要等候磋商『產品特定原產地規則』的時間,亦鼓勵他們在港開拓新產品,以零關稅方式供應內地巿場。然而,新協議未包括動植物和動植物產品、食品及藥品等產品的檢驗檢疫結果互認,我們希望政府能再進一步完善CEPA措施。」
夏雅朗形容:「新協議是提早向商界派發聖誕禮物,有利撥開貿易戰的陰霾,為貿易及服務業拓闊出路,特別是促進大灣區與香港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將令投資者更有信心,加快中小企到內地發展的步伐。」
此外,內地與香港亦公布兩項新的服務貿易開放措施納入《服務貿易協議》,於明年3月1日起實施。總商會總裁袁莎妮指出:「本會欣見協議在法律服務及檢測認證方面的新措施,終於逐步處理『大門已開,小門未開』的問題,希望其他小門也會陸續打開。」
在新協議下,內地與香港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的設立範圍由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推廣至內地全境。此外,也允許認可機構認可的香港檢測機構,承擔在內地加工或生產的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內所有產品的檢測任務。
現時CEPA涵蓋1,900多項「產品特定原產地規則」,在2004年至今年10月期間,約971億港元的香港貨物,是按照「產品特定原產地規則」以CEPA零關稅進口內地,估計省回關稅約68.1億元人民幣。在新協議下,以香港附加價值為計算基礎的一般性原產地規則,將涵蓋另外約6,000項貨物,包括機械、設備及零件、塑膠製品、紡織製品及中成藥。
新協議同時確立便利貿易的原則,包括訂明雙方在有關範疇便利兩地貿易、簡化海關程序、提高有關措施透明度和加強雙方合作等承諾,並訂定有助加快貨物通關的措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貨物流動,以及提升粵港口岸通關能力和效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