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香港5月份出口值按年升15.9%,遠高於預期,反映外圍需求仍強勁。然而,港商未有因此而高興,反而被中美貿易陰霾所困而感到頭痛。由於貿易戰一觸即發,港商不能再置身事外,應及早與一些在海外設廠的同業聯繫,冀需要時可將產品外判至海外。
面對這場可能爆發的大規模中美貿易戰,無論本身的產品是否在徵稅之列,港商都應及早準備,例如梳化大廠商敏華控股,近期便收購越南功能沙發廠,以減輕美國徵稅之影響,相信將有更多港企會效法。
同時,香港的商會應守望相助,多辦聚會,提供更多會員間溝通的機會,讓一些在海外廠房有剩餘產能的港商,可承接其他廠家的外判訂單。
另一變通之法,是港商由生產商轉為承包商,將生產部分全部外判出去,改為只負責接單及質檢,從而減輕壓力。
至於政府方面,應委派高層官員專責處理事件,與五大商會及各行業商會保持密切聯絡,亦應要求港府駐美經貿辦及貿發局駐美代表處,密切跟進最新發展,以便掌握第一手資料。若不幸爆發大規模貿易戰,數以萬計出口企業會受影響,銀行、保險、物流業亦受牽連,故特區政府不能輕視事件,可考慮適時推出中小企特別應急基金,為中小企提供低息或免息貸款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