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商會倡政府設跨部門小組應急

時間:2018-06-25 03:15:24來源:大公網

  圖:中美貿易關係緊張,本港出口商形同「夾心人」,承受雙重壓力,前景十分不利

  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先是美國擬對總值約50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25%關稅,其中約340億美元商品,將自7月6日起加徵關稅措施。及後,中方亦對美國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由於中國內地與美國是本港最大兩個出口市場,商界非常擔憂爆發貿易戰,令出口商大受打擊,甚至形成骨牌效應,最終動搖香港經濟穩定,故建議特區政府未雨綢繆,盡快成立由財政司司長為主席的跨部門小組,做好應對措施。\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會長巢國明向大公報表示,中美貿易關係緊張,港商形同「夾心人」,承受雙重壓力,前景十分不利。他說,雖然近年港商大力已拓展新興市場,但美國仍是很多港商的「大客仔」,加上不少港商的主要生產基地在內地,若美國如期在7月6日實施關稅,很多港商會十分頭痛。

  被拒收貨 隨時面臨倒閉

  巢國明透露,現時全世界都是買家主導市場,每次談新訂單,買家都只肯按原材料漲幅及通脹而稍為加價,想要買家全部承擔25%的額外關稅,根本是妙想天開,至於港商則更加無能為力,因目前代工廠的毛利率已低至10%或以下,料大部分港商都無力承擔額外支出。

  「最慘的情況,是現時已在付運中,將在7月6日以後才到達美國的貨品,真不知點算好。如果買家不願付25%關稅,隨時可以用99個理由來挑剔貨品有問題而拒收貨,屆時真係唔知點死。」他解釋,美國訂單以量大見稱,只要一個訂單出問題,港商便立即血本無歸。

  另外,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神經刀」的作風,令人摸不透會否真的收額外關稅,令買家猶豫不決。「買家擔心要支付關稅而唔肯確定訂單,只叫你準備材料,當買家找到東盟供應商時,一句Sorry便踢走你。」

  面對種種挑戰,巢國明要求,當局必須提高警覺性,建議盡快成立由財政司司長為主席的跨部門專責小組,以便進行跨部門指揮,及時全面了解企業的情況和訴求。

  談及當務之急,他認為,特區政府須盡快透過各商會、貿發局及工貿署等機構,向港商發詳細問卷調查,以評估事件之影響?例如:有多少企業需支付關稅?需要付關稅產品佔企業營業額的比重;企業能否就分擔關稅的問題,與買家達成共識?關稅對企業造成多少財政壓力?多少企業有裁員壓力,甚至倒閉危機,並詢問港商期望政府提供哪些支援。

  他認為,如果政府能夠及時掌握港商實際情況,政府便可以在企業有需要時推出支援措施。

  冀法律支援貿易糾紛

  「內地不少地方政府早已透過商會做了問卷,了解到有多少企業可能受影響。現時距7月6日,已時間無多,特區政府要盡快做好沙盤推演,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才不會遇事時驚慌失措。」巢國明再三強調,若中美爆發貿易戰,不但重創出口商,保險、銀行、物流等支援行業亦受拖累,形成骨牌效應,亦會減低外商對香港的投資信心,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並建議特區政府應適時推出中小企特別應急基金,為中小企提供低息或免息貸款擔保。

  他又表示,雖然中美已公布徵收產品的清單,但不少中小企仍不肯定產品是否納入名單之中,故政府應設熱線專人代查。同時,港商可能因額外關稅而與買家產生法律問題,特區政府應提供免費美國法律顧問服務,提供法律諮詢。

  再者,希望特區政府考慮目前港商情況,要求信保局以「特事特辦」形式,准許一些在付運中、現時未購買出口保險的企業,可即時向信保局購買保險,並且當局應要求信保局加大對美出口產品的承保範圍及保額,並減低保費,以便更多出口商能獲得保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