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會是法國時任總統德斯坦於1975年倡議並實施的。當時冷戰正酣,七個「最大的工業化國家」組成「富國俱樂部」,在世界政治經濟和熱點地區形勢等重大問題上協調立場,對世界發展方向提出「最具權威的指導性意見」,對敵手發出制裁威脅並加以實施。冷戰後,為約束並最終把俄羅斯納入西方軌道,G7擴員成為G8,但俄只能參加政治議題討論,2014年因烏克蘭危機又被掃地出門,G8復歸於G7。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G8峰會發生嚴重分歧,影響日減,每年所討論的議題和會議公報已鮮被提及,倒是峰會期間的大規模抗議遊行成為報道熱點,G20已大有取代G7趨勢。
G6與美國針鋒相對
2017年的G7意大利峰會,因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意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而陷入爭吵。德國總理默克爾用「我不想說峰會是失敗的」加以概括,輿論則稱「美國優先」已淪為「美國孤立」。2018年的加拿大峰會不歡而散。默克爾深感失望之餘,在德國ARD電視訪談中稱之為一場「使人沮喪而又警醒的經歷」,「以我的性格,我已經說得夠多了」。歐洲輿論則直接稱為「亂哄哄」和「慘敗」,不少文章乾脆以「慘敗」為標題,再加一句「美國從未如此孤立」。
為期兩天的峰會,G7領導人並沒有就當前的重大國際問題展開討論,而是就峰會最後公報進行激烈的討價還價。峰會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聯合向特朗普發出警告:法國和加拿大不會接受貿易戰的威脅恫嚇。馬克龍談及歐美貿易戰的前景:「如果他能對我訪美時發表的雙邊聲明言行一致,就不會採取消極的單邊主義措施」。
如果說歐洲領導人在去年的G7峰會上是「苦口婆心」地勸說特朗普不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那麼今年則是「針鋒相對」。特朗普仍一如既往地「半威脅半保證」地壓盟國讓步。「美國虧大了,絕不能再照此辦理了,你們看着辦吧。」
兩天爭吵達成的最後公報本是妥協的產物,長8頁共28條的公報既無實質內容又無約束性。公報強調建立在規則基礎之上的國際貿易體制的重要作用,承諾繼續向保護主義鬥爭。針對特朗普的貿易戰威脅,公報照顧了特朗普的要求,如自由貿易的平等自由公正互利性,使世貿規則「現代化」以適應形勢需要。歐盟重申「集體規則」的必要性。公報避免談及伊朗核協議,僅強調反對伊朗發展核武器,顯然是美國的思想。呼籲俄停止破壞民主體制,放棄支持敘利亞政權,是美歐的共同心聲。
特朗普「來得最遲,走得最早」。來得遲是看不上,走得急是心生厭煩和要趕去會晤朝鮮領袖金正恩,峰會最後公報由他人代簽。特魯多主持峰會後記者招待會,指稱加士兵與美一起進行反恐戰鬥,美對加產品徵收高額關稅是對他們的侮辱。加方將堅定地應對美國鋼鐵關稅,遺憾但卻是堅定地於7月1日對美國非法強加的貿易措施進行反擊。「加拿大禮貌而理智,但不能任人欺負。」
「空軍一號」專機上特朗普總統本來在一心盤算着新加坡的會晤,卻被隨後傳過來的電視畫面打亂了心緒,當即指示美國代表團:特魯多「虛偽和虛弱」;「美國不簽署最後公報了」;「因為美國市場已被低關稅汽車淹沒」。
世界格局變化剛開始
美國拒簽最後公報,使維繫G7峰會成果的表面團結被撕碎。尚在加拿大的其他6國首腦頓時炸了鍋,批評特朗普攪和了本屆峰會。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稱特魯多在背後捅刀子,特魯多的背叛行為迫使美國收回在兩天磋商中達成的妥協。美國不能顯示出軟弱。特魯多應為峰會失敗負責。加拿大方面,特魯多民調持續攀升,輿論好評如潮,稱之為「一個好船長」。
馬克龍與特朗普握手與去年相比更進一步,用力之大,在老頭手背上留下了一道白印。馬克龍回國後,愛麗舍宮總統府當即發表聲明,稱特朗普「言行不一」和「搖擺不定」,但「國際合作不能受制於憤怒和怨言」。「我們將執行經過兩天時間達成的文本和承諾,有人背離,暴露出他的言行不一和搖擺不定,但我們將踐行承諾。」「法國和歐盟堅持支持公報,如同各簽署方所希望的那樣。」
馬克龍認為,本次峰會已由G7變為G6+1,「美國總統可能認為孤立是正常的。我們認為6國為另一方也是正常的。因為其他6國代表了價值觀、市場經濟和真正的國際力量。」馬克龍有意發動其他6國發表聯合聲明,意思是要拋開美國單獨行動了。特朗普回答迅捷直接:「請告訴特魯多總理和馬克龍總統,他們將向美國付出巨額關稅。歐盟與美國的貿易盈餘達1510億美元,加拿大則阻止美國農產品和其他產品准入。」
默克爾已毫不掩飾對峰會失敗的沮喪情緒,「我不相信跨大西洋關係業已結束,但美國拒絕簽署峰會聯合公報已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汽車是德國經濟最為重要的部門,更是德國出口的最大商品,默克爾對特朗普有關德國是冷戰結束的「最大獲益國」和「德國最壞」的結論深感忌憚,對特朗普「美國市場已被低關稅汽車淹沒」的話語深感不安,認為美國在保護主義道路上走得已相當遠,歐盟需要建立有效的共同戰線,在對待美國加徵鋼鋁關稅等問題上始終統一行動。德外長馬斯說,特朗普的一條推特便會摧毀所有的信任和信譽。
由默克爾團隊發布的推特上照片迅速傳遍世界每個角落,成為世界新聞史上最為轟動的事件。照片極具象徵意義且信息量極大:現場氣氛緊張,默克爾怒不可遏地教訓特朗普,其他領導人都站在默克爾一邊,特朗普雙手抱胸的慣常動作,「我不在乎」。看到照片的人不由發問:「西方領導權易位?」默克爾還透露,7月將召開北約峰會,「並不樂觀」。
美國尚不會退出G7,但今日的G7已非往日。相同時間,在中國青島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熱烈融洽團結成果豐碩,與G7形成鮮明對照。特朗普急於與金正恩會晤,熱情程度和「世紀握手」,與他在G7峰會上的冷漠甚至憤怒形成鮮明對照。
國際政治關係和力量對比格局變化,使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且僅是開始,真使人有眼花繚亂之感。今年的G7峰會應被視作為一個標誌性事件。
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歐洲中心主任、原駐外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