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缺乏經驗技術,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德順蒙古族鄉德順村村民付柏永種出來的蔬菜賣不上價錢,收益十分有限。去年,他找到區裏的農業技術人員,通過共同研究,他發現可以在冷棚和暖棚裏分別種植不同的蔬菜品種,以此提高產量和收益。
「我在兩棟暖棚裏先是種了茼蒿、香菜等蔬菜,與冷棚和露地葉菜上市時間錯開,然後再錯期輪種洋葱、辣椒和番茄,這樣種植收益就比較高。」他告訴記者,去年四座大棚的收入超過了8萬元(人民幣,下同)。
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直以來,吉林省的發展路徑總與農業緊密相關,對於老牌農業大省來說,農業現代化進程直接關係到整體經濟的走勢。
白城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明偉表示,近年來白城市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動產業扶貧,開發「龍頭企業+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將產業發展、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幫助廣大農民提高生活水平。
出生於吉林省榆樹市的彭飛創建了秸稈控股有限公司,瞄準了吉林省農村地區秸稈資源的廣闊前景。作為農業大省,秋收之後焚燒秸稈的情況四處可見,如果可以將秸稈「變廢為寶」,既能創收又能改善環境。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吉林省每年糧食產量約3500萬噸,伴生秸稈約4000萬噸,如果每噸秸稈產值1000元的話,那麼4000萬噸秸稈帶來的將是400億元的收益。」
基於這個理念,彭飛採取「集團+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民」的產業模式,投資收儲運設備及秸稈燃料、秸稈飼料、秸稈肥料等十大產業,今年還將在榆樹、伊通等地建立三個秸稈產業示範園區,帶動當地農民走上致富路。
(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