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張聰北京報道: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坦言,中國的金融監管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現在的金融監管能力跟不上,落後於金融發展的速度。雖然目前中國金融槓桿率本質上不算高,但問題在於質量。據此,金融監管重點應是化解不良資產。
李稻葵昨日在北京出席「2018金融街年會」時指出,金融監管部門必須跟得上這輪金融的發展。他同意中國經濟是要去槓桿,但辦法不是簡單的「節食」。他稱,現在的辦法是「減肥」,是不吃飯,限制貸款,限制信託,限制理財。但以GDP作分母,目前,中國金融槓桿率為260%左右,與美國相當,遠低於日本,但國民儲蓄率是美國的三倍,因此中國金融槓桿率不算高。但問題在於中國約有佔GDP之7%的不良資產。當下的監管重點應該是利用已有的撥備來化解不良資產。
他認為,金融監管不僅依賴「一行兩會」,更重要是發展一大批同業的、自律的協會,讓其能落地、展開研討,並與監管部門積極溝通、配合未來金融業發展。
對於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要素在金融監管中能否發揮積極作用,李稻葵表示,長遠來看,看好金融科技在監管中的運用,但監管部門需要加強研究。同時,他指出,當前,內地金融監管部門到了新的歷史階段,必須跟得上這一輪金融的發展,「坦率地講,金融的發展已經超過了監管的能力。」
談及中興通訊事件,李稻葵指,有別於以往很多跨國公司違背了美國的相關條例,都是罰款,「這一次不光是罰款,而是不許買東西,這是恐怖主義行為,等於要把一個跨國公司掐死,不許做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