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通識科存廢值得檢討\關昭

時間:2018-05-03 03:15:32來源:大公網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二○一八至一九年度財政預算案中的教育撥款作出回應。

  他指出:政府大力投資教育,以培育人才,增強香港的長遠競爭力,令香港的青年人可以發揮所長,把握未來機遇,貢獻社會。政府發展教育的決心是毋庸置疑的,政府用巨額資源投放到教育事業上的事實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從市民和家長角度而言,更希望看到的是教育質素的進一步提高,包括更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認知能力和確立成長方向。

  而就在出席立法會會議之後,傳媒向楊潤雄局長提出了一個問題:教局是否考慮將通識教育科剔除在中學文憑試核心科目之外?教局在這方面有何打算?

  對此,楊潤雄只是籠統的回應,教局現正就教育幾方面的工作做檢視,亦成立了幾個專責小組,工作在進行中,其中一個專責小組會就整個課程設計向政府提供意見,第一個考慮是現在的課程是否能準備好學生迎接社會未來的轉變,能在將來的社會發揮作用。

  記者的提問並非空穴來風,應是其來有自。事實是,對通識教育作為中學四個核心科目中的一科,與中、英、數看齊,列作必修、必考科目,其理據何在?重要性如何?更重要的是,通識教育的課程範圍和教材到底是什麼?具體教給學生的又是些什麼?這些都已經是長期存在不少家長和社會人士中的疑問。

  而另一方面,在通識教育列為必修、必考科以來,港人社會發生了學生「反國教」事件,違法「佔中」出現不少學生身影,青少年成長包括如何學好中國歷史、認識國情以至遵守法規、尊重他人等,成了令人擔心的議題。

  通識教育不是不好,但一個沒有明確規範教材和學習目標的通識,包括《蘋果日報》是部分通識教師經常使用的「教材」,則這樣的通識,還要必修必考,真是「唔識好過識」。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