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離不開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的蛇口。1979年,招商局集團獨資開發了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區─蛇口工業區。改革開放40年來,招商局集團資產實現年均28%的增長速度,董事長李建紅近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時表示,「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我們不能再靠優惠政策,我們要優化投資環境,淘汰低端落後的製造企業,引進一些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服務和裝備製造研發等企業。」\大公報記者 林靜文
招商局集團是中國第一家民族工商企業,創立於1872年晚清洋務運動時期。146年以來,招商局集團一直是中國改革創新的「先行者」,曾組建中國近代第一支商船隊,開辦中國第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第一家船舶保險公司等,在中國近現代經濟史和社會發展史上具重要地位。
加大引進力度加快走出去
改革開放走過40年,招商局集團如影隨形。招商局集團於1978年起便投身改革開放,並於翌年開發蛇口工業區,其後多年,集團先後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第一家企業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等,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探索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李建紅表示,40年前,招商局集團在開發蛇口工業區時,主要靠優惠政策,包括「三來一補」、「引進來」等,但在新一輪的改革開放中,已不能再靠優惠政策。他認為,中國企業既要加大引進來的力度,也要加快走出去的速度,故集團加快在「一帶一路」複製「蛇口模式」,從單一的港口航運擴大至港口城市化建設,同時發展當地經濟和改善當地民生。
隨着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李建紅認為,應該「兩條腿」走路,一是加大「引進來」的力度,譬如高端裝備製造業、領先科技、先進管理、優秀人才;同時要加快發展速度,加快「走出去」的速度。
去年,招商局集團明確了「立足香港、深耕灣區、拓展雄安、重返上海、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李建紅透露,近期正向主管部門申請,冀建立一個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先進裝備製造的產業基金,推動集團產業協同和一體化建設。另配合雄安新區的發展,招商局集團將圍繞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產業園區、特色小鎮和創新金融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方案和項目。
在港企業總資產6570億
目前,招商局集團經營總部設在香港,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建設、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等,作出了在港央企應有的貢獻。近年來,招商局集團利用總部在香港的優勢,大規模融資資金超過1200億元。截至去年底止,招商局集團在港企業總資產達6570億元,2017年在港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84億元、利潤總額53億元和淨利潤3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