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是法國歷史上繼拿破侖之後最年輕的國家元首,以復興法國和重振法國國際地位為己任。馬克龍還是業餘棋牌高手,在競選和當選總統後提出賦予「戴高樂主義」現實意義的外交思想,就是希圖通過像當年戴高樂那樣在大國間執行平衡政策,以便為法國謀取實際利益。4月23日至25日,馬克龍作為特朗普就任1年3個月後首位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外國元首,受到特殊款待。法國輿論評稱:馬克龍訪美是施展牌藝去了。
特朗普「美國第一」政策盡顯商人本性,認為盟國只佔便宜而不為美國分憂。歐盟和歐元均是「與美競爭而德國最壞」、「日本吸血」,因而對前來拜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冷眼相對,對日本首相安倍極盡輕慢,對英國首相文翠珊愛答不理,訪歐出席北約、G7和G20峰會三場峰會傲視群雄,只有對馬克龍以理相待。何也?
馬克龍對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要求歐洲交納「保護費」、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使館遷入當地、威脅退出伊朗核協議、挑戰國際貿易體制、發起全球性貿易戰等等單邊行動都持批評態度,並與之通話明確表示反對,但強調要給予「美國總統」必要尊重,特別是要進行「心平氣和的溝通」,以「保留對話的餘地」。
在德美關係陷入僵局,英美「特殊關係」溫度急降的情況下,馬克龍「熱情邀請」特朗普訪法並出席國慶閱兵式,兩對總統夫婦在艾菲爾鐵塔餐館「家庭式晚宴」。特朗普深為感動,當即邀請馬克龍夫婦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還要舉行法國式閱兵以展示美國軍力。
特朗普「忘年之交」的背後
特朗普為接待馬克龍來訪可謂煞費苦心。先是在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故居弗農山莊舉行「四人晚宴」,以示隆重和熱情。這是訪美外國元首從未有過的待遇。在獨立戰爭期間對美立有大功的法國將領拉法耶特(同名商店譯為「老佛爺」)曾數次到此拜訪華盛頓,還把巴黎巴士底獄的鑰匙贈送華盛頓,至今仍擺放在華盛頓故居展室。再是兩位總統在白宮草坪種下「法美友誼樹」,馬克龍還為美二戰老戰士授勳,以示法美已建立特殊關係,但不知要置美英關係於何地?三是在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用英(美)語發表演講,大談法美友好及自由民主價值觀,屬於特朗普給予馬克龍來訪的特殊安排。四是共同舉行記者招待會,結果卻是各說各話,表面熱絡難掩分歧。
馬克龍稱他與特朗普總統個人關係良好,法美兩國關係良好。他與特朗普均屬「建制外人士並在所有各方意料之外當選」,政治經歷相同,都是超越本國政治精英而直達權力巔峰,惺惺相惜;他與特朗普每周至少通話一次,暗喻私交多麼密切。特朗普則說馬克龍是法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把與馬克龍的「忘年之交」引以為豪,還說美法關係為世界樹立了榜樣。馬克龍旨在顯示法國可以對美施加影響,特朗普則是要體現「孤家不孤」。
馬克龍決定參與美英以所謂敘政府使用化武問題而對敘動武,真正用意是要成為敘危機當事方,參與敘和平進程,提升法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反對美退出伊朗核協議,在特朗普不為所動後,馬克龍轉而提議對以前的協議加以修改,仍希望能留住美國,特朗普還是堅持己見。在自由貿易和氣候問題上,特朗普的立場沒有變化。馬克龍在喬治.華盛頓大學演講中強調多邊主義和氣候保護,實際上面對全美聽眾,與大學生產生熱烈互動,特朗普則顯得格格不入。
伊核協議是「試金石」
去年接待特朗普訪問之前,馬克龍已在凡爾賽接待了普京總統。在美法英三國聯手對敘動武前數小時,馬克龍與普京通話交換意見。訪美之前,馬克龍已宣布將於5月前往聖彼得堡會晤普京總統。馬克龍還提出了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方案,希望能說服普京與之配合。馬克龍接待普京是為了增加與特朗普打交道的籌碼,赴美與特朗普熱聊是為了提升與普京談判的分量。
在美俄戰略對抗和冷戰氣氛持續升級的形勢下,馬克龍現已成為西方唯一能同時與美俄兩國總統「隨時聯絡」的元首,「牌藝」不謂不精。話又說回來了。馬克龍在勸說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協議無果後,轉而提出重新談判的建議,已遭到俄羅斯和伊朗的嚴辭拒絕。俄在安理會對法國有關敘問題決議投否決票後,決定向敘利亞無償提供反導系統,斷然駁回了法國的面子。
善於「打牌」如馬克龍者,要想完全「如意」絕非易事。但是,即使沒有成果,法國還是贏得了幾許名聲。馬克龍的用意也在於此。當年的「戴高樂主義」就是如此,法國只要能夠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間「左右逢源」就行了,能在國際上有點影響讓別人看得起就足夠了。法國就是這樣躋身「大國行列」的。「牌嘛」,還要繼續打下去。
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歐洲中心主任、原駐外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