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在離任後一個月訪問香港,先是與特區政府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和高級公務員舉行內部座談,緊接着出席國家憲法高端論壇暨紀念《基本法》頒布28周年研討會、發表公開演講,這一切,用他4月19日抵達香港時向媒體所說的話來概括,就是宣傳國家憲法。
憲法是基本法的法理基礎
香港特別行政區是根據國家憲法第三十一條設立的。國家憲法高於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前者是後者的法理基礎,本來是清楚的。但是香港社會「拒中抗共」勢力卻一直力圖淡化,甚至抹殺這一點。香港相當一部分居民甚至建制成員,一直對憲法和《基本法》關係缺乏應有認識。
在特區第一個五年,香港社會只講《基本法》不提憲法。自2003年「七一遊行」後,愛國愛港中堅力量開始同時講憲法和《基本法》對「一國兩制」的意義。中央闡述憲法與《基本法》的關係,則始於2014年6月《「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
去年7月1日,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暨特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今後要從四方面更好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其中,包括「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習主席說:「回歸完成了香港憲制秩序的巨大轉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是特別行政區制度的法律淵源。基本法是根據憲法制定的基本法律,規定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和政策,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法律化、制度化,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提供了法律保障。在落實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憲制秩序時,要把中央依法行使權力和特別行政區履行主體責任有機結合起來;要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要加強香港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宣傳教育。這些都是『一國兩制』實踐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維護香港法治的應有之義。」
但是,「拒中抗共」勢力繼續否認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建制中的某些人,口頭承認憲法高於《基本法》,實際仍只講《基本法》。在4月20日座談會上,喬曉陽期望特區政府高級公務員既服務香港也服務國家,決非無的放矢。
把《基本法》和憲法分開,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只需遵守《基本法》,表面上是強調香港只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國家主體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不在香港實施,似乎符合「一國兩制」,其實是把「兩制」和「一國」割裂。中共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中就包括繼續實行「一國兩制」。隨着香港自身發展必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兩制」在「一國」之內的互動必定愈益密切,香港居民尤其建制成員怎麼可能不是既講《基本法》也講憲法?
喬曉陽此行以宣傳憲法為宗旨,是因為香港社會存在着忽視憲法的偏向。忽視甚至無視憲法的根本原因,不是法律知識欠缺,而是由於歷史因素香港社會存在着對國家執政黨的成見和偏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修訂了憲法,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如果香港社會主流乃至建制不能相應地確立對國家根本制度的尊重,那麼,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會成為一句空話,「一國兩制」繼續運行就會一再觸碰國家主權和安全的底線。
融入國家是香港生存之本
香港大多數居民是務實的。特區政府可以從引導香港社會各界深入思考和討論香港是否必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入手,來培養尊重國家根本制度的社會風氣。切莫以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中央自上向下給予特區的指令,那是香港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我們可以把香港面臨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一一羅列,然後討論香港能否「自力更生」。結論很容易得出——都必須依靠國家,香港的前途和命運完全繫於國家!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快21年了。21年來,特區的各項事業固然有進步,但是同深圳比,香港領先的優勢在迅速消失,因為深圳進步更快。立法會組織的考察廣東省珠三角城市的活動剛結束,幾位隨行的「泛民」議員禁不住感慨內地發展創新科技的成就,坦言香港必須急起直追。如果「泛民」能夠正視國家進步,如果香港社會形成正視國家進步的輿論氛圍,那麼,香港要不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不會是問題,香港社會焦點就會轉向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試問:當香港社會焦點轉向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時,「港獨」還會有市場嗎?香港社會形成了必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主流共識,尊重國家根本制度,既講《基本法》也講憲法便都不在話下。那樣的境界,也就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境界。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