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資管新規落地 現四大調整 過渡期延至2020

時間:2018-04-27 21:04:15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4月27日訊(記者 海岩)在徵求意見稿發布5個月后,《關于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資管新規)27日正式出台。對于市場關注的過渡期安排,資管新規指出,按照「新老划斷」原則設置過渡期,確保平穩過渡;過渡期為本意見發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較徵求意見稿延長了一年半,並將對提前完成整改的機構,給予適當監管激勵。此外,新規要求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並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要求監管部門對資管業務實行平等准入,將嵌套層級限制為一層,禁止開展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

  這份由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出台的資管新規提出,過渡期內,金融機構發行新產品應當符合本意見的規定;為接續存量產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資產,維持必要的流動性和市場穩定,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但應當嚴格控制在存量產品整體規模內,並有序壓縮遞減,防止過渡期結束時出現斷崖效應。「金融機構應當制定過渡期內的資產管理業務整改計划,明確時間進度安排,並報送相關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由其認可並監督實施,同時報備中國人民銀行。」

  過渡期結束後,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按照本意見進行全面規範(因子公司尚未成立而達不到第三方獨立託管要求的情形除外),金融機構不得再發行或存續違反本意見規定的資產管理產品。

  四大調整 防風險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指出,相比去年11月發布的《徵求意見稿》,正式落地的資管新規有四大調整。

  首先,過渡期延長了一年半,相比徵求意見稿,從「2019年6月30日」延長至2020年底;第二,明確將嵌套層級限制為一層,禁止開展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第三,在要求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明確剛性兌付的認定及處罰標準,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金融資產,也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金融資產以攤余成本計量。第四,根據不同產品的風險等級設置了不同的負債杠桿,放開可分級產品投資債券、股票等標準化資產的比例限制。

  交銀金融研究中心分析,上述調整的目的都是為降低流動性風險和對金融市場沖擊。例如之所以延長過渡期,主要因為當前發售的理財產品以一年以內的短期限產品為主,而投資端期限較長,存在一定期限錯配問題,當前投資端存量的銀行理財平均剩餘期限約為3-4年,若到2019年6月過渡期結束,可能會出現投資端的存量資產未到期,而無新的負債端的理財產品進行續接的情況。因此適當延長過渡期有助於降低理財產品期限錯配可能引發的流動性風險和對金融市場的沖擊。

  短期挑戰 長期利好

  專家表示,資管新規對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的格局、未來盈利模式將產生深遠影響,短期內對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轉型發展和收入增長帶來一定的挑戰。但資管新規已經經過一段時間的充分醞釀,市場參與者也有了充分預期,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商業銀行理財的凈值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再加上一定時間的過渡期,這些都為金融機構留下了較大的緩衝余地,因此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長期來看,資管新規有助於促進資產管理業務規範發展,降低金融風險,未來銀行理財業務轉型之后,也將會形成商業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

  對于股票市場而言,以往的資管產品會借助信託通道以及多層嵌套方式流入股市,在去通道化背景下,這部分資金將面臨清出的壓力,短期內可能會出現入市資金減少的情況。但長期來看,市場規範程度提升,有助於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