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受內地調整汽車政策影響,汽車股昨日明顯下跌
【大公報訊】記者李永青報道:發改委擬於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並通過5年過渡期,對汽車行業的限制將全部取消。相關消息重挫汽車股,與外資車企有合作的廣汽(02238)及北汽(01958)沽壓沉重,股價均跌逾一成。瑞信指出,在2018年或以後,外資汽車製造商將由現時的50對50合營架構轉成獨資建廠生產新能源車,並在2022年或以後提升在現有合營企業中的持股比例,或是興建新設施時選擇全資或擁有大部分權益,而內地政府相關政策實施的時間遠早於預期,將縮短現有合營企業的合約期,有機會降低其長遠增長潛力及價值。
瑞信指出,監管規則改變料將損害外資汽車生產商的中資合作企業,包括上汽集團、長安汽車、東風(00489)、北汽、廣汽及華晨中國(01114)。瑞信下調多隻中資汽車製造商的評級和目標,當中把華晨評級由「跑贏大市」直接下調至「跑輸大市」,目標價由24.5元降至13.3元。
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發改委公布內地汽車業5年內取消外資持股限制,同時取消外商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惟料影響有限,對北汽及華晨評級仍為「增持」。該行指,短期而言,外資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可受惠今年底提升持股比例政策,然而,即使其持股比例上升,亦不代表可在內地獨立控制企業。外資企業仍然需要與內地汽車製造商組成合資公司,並須獲發改委批准。
該行指,寶馬中國會繼續與目前合作夥伴華晨中國或長汽(02333)共同發展,因寶馬中國已投放不少資源在現有合資公司,包括引擎及廠房本土化,若再興建新廠房或成立新合資公司須花費不少,因此,該行預期現有合資公司架構不會有轉變。
東風昨收報8.27元,跌3.95%;華晨跌9.4%至12.9元,而長汽則跌1%至7.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