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香港融入大灣區 既需全局思維,亦需本地行動(二)

時間:2018-04-17 03:15:34來源:大公網

  圖:香港年輕人到大灣區發展,在香港以外的地方開拓年輕人發展的空間,無疑是大灣區議題下的一個熱點

  香港融入大灣區,須從區域(「regional」)和本地(「local」)兩個視角出發,既需全局思維,亦須本地行動,妥善協調區域與地方之間在七個領域內的矛盾,不能失之偏頗。繼上篇提出總論後,本篇針對發揮香港優勢與彌補香港短板、協助香港產業走到大灣區與鼓勵產業留下來乃至吸引產業走進來、協助香港年輕人走到大灣區與協助年輕人立足本地發展這三個領域,詳細論述。其餘四個領域,明日再述。/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利豐研究中心副總裁 洪雯博士

  發揮香港優勢,包括香港廣泛的國際網絡及在金融、貿易物流、專業服務這三個支柱產業方面的優勢,是香港參與大灣區發展的立足點,既能為這些產業拓展發展空間,亦能推動大灣區的整體發展。

  發揮優勢與彌補短板

  不過,從香港自身的現實情況來看,光靠金融、貿易物流、專業服務這幾個產業,並不足以為香港年輕人創造足夠的發展機遇,不足以支撐香港社會的整體長遠發展。產業結構單一、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業結構兩極分化、發展空間狹窄、中層職位比例萎縮、年輕人缺乏向上流動的通道等等一系列問題,是香港的「短板」,也是香港必須解決的深層次矛盾。過去二十年間,香港再沒有出現過一家新的本地大型企業,本地經濟缺乏動力和活力的現象可見一斑。

  因此,參與大灣區的發展,香港既需繼續發揮優勢,同時也需大力「補短板」,尋找金融等優勢產業之外的新增長點,推動產業結構多元化。而大灣區的發展,事實上為香港補短板提供了機遇;香港可考慮利用大灣區巨大的市場、多元化的產業結構、蓬勃的科技產業和製造業,推動自身產業結構實體化和多元化,推動科技產業、2.5產業(第二與第三產業之間的中間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及其他產業在香港發展,為經濟創造更多的增長點,為年輕人創造多元化的發展機會。

  產業走出去與留下來引進來

  過往多年,粵港兩地的合作一直着眼於推動香港產業、資本、企業走入內地。改革開放之初的重點是香港製造業走入內地,而2003年CEPA簽訂以來則是着眼於推動香港服務業走入內地。

  對香港企業而言,走入內地無疑獲得了更低廉的成本和更大的發展空間,香港的產業結構亦因此轉型為一個服務型經濟;對珠三角而言,香港製造業的移入帶動了工業化和市場化進程,服務業的移入則帶動了服務業的發展。未來,在大灣區範圍內,進一步減少要素流通障礙,幫助香港產業、資本、企業更加無障礙地在大灣區內發展,無疑還會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但不可否認,過去數年,香港與珠三角其他城市的競爭力存在此消彼長的現象。珠三角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而香港近年卻一直未見大的突破。特別在以創新為核心推動力的新經濟模式下,科技產業、實體產業、互聯網和創新驅動的新型服務業成為經濟前進的關鍵引擎。而在這些領域,香港已經落後於大灣區內的不少城市,尤其是落後於深圳這個亞洲新科技先鋒。其背後原因有多個方面,但其中之一,便是香港經歷了幾十年「去工業化」和產業移出,實體產業早已空心化;沒有實體產業基礎,科技創新難以立足,繼而難以與其他產業結合,突破舊有模式。光靠香港產業、資本、企業走出去,難以解決香港本地競爭力下滑的問題。

  與此同時,珠三角城市經歷四十年飛速發展,早已出現一系列具備區域乃至全球競爭力的產業、一大批有區域及全球擴展需求的企業。也就是說,珠三角城市的發展需求已經出現變化,不僅僅需要引進來,還需要走出去。

  在這種情況下,香港參與大灣區發展若僅僅着眼於協助香港優勢要素單向性地流動到廣東、協助香港企業進入內地,已經不能反映粵港澳三地的實際。

  港青走出去與立足本地發展

  因此,在繼續協助香港企業進入內地的同時,香港亦須大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協助那些在香港立足和扎根的企業留在本地發展,同時吸引大灣區內的優勢要素、尤其是香港「補短板」所需要的產業、企業、資本來香港發展,既推動了珠三角企業的國際化,又能推動香港產業結構多元化,為本地經濟帶來新動力、新活力。

  幫助香港年輕人到大灣區發展,在香港以外的地方開拓年輕人發展的空間,無疑是大灣區議題下的一個熱點。從提升通關的便利性,到福利可攜、國民待遇、稅收優惠,到為香港年輕人提供具體的就業和生活指導、聯絡服務,均有大量政策建議及實踐。

  毫無疑問,香港市場小、成本高、土地資源有限,香港年輕人進入大灣區,既能在更大的地域空間內謀求個人的發展,亦能為國家出一分力,未來應進一步大力探索和鼓勵。

  同時,亦應指出,培育、吸收、留住人才,始終是每一個城市的人口及人才策略的根本所在。未來,為有志建設香港、願意及希望留在香港發展、或無能力到內地發展的香港年輕人創造發展的機會,打通向上階層流動的通道,讓他們能在香港安居樂業、實現個人價值,亦是香港發展的核心所在。

  另外,在老齡化的趨勢下,年輕人事實上是寶貴資源,是勞動力市場的新鮮血液,是納稅人口未來的生力軍,內地多個城市均在努力吸納年輕人資源。香港老齡化來勢洶洶,留住、吸引更多年輕人,以應對勞動人口與非勞動人口比例快速下降的挑戰,實為明智之舉。

  可見,解決香港年輕人的發展問題,既需大灣區的視野,讓年輕人可以流入大灣區;亦需本地行動,在本地為年輕人創造多樣化機遇及向上流動的渠道,不應顧此失彼。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