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習金會」對朝半島和平的重大意義

時間:2018-03-29 03:15:39來源:大公網

  2018年3月25至28日,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對中國進行非正式訪問,中朝首腦實現了歷史性的會面,對於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來說,這是繼前期朝韓良性互動、朝韓與朝美首腦會談消息之後的又一重大利好消息。

  近年來,受朝核問題影響,中朝關係出現了一些波動,所謂的「棄朝論」一度走紅。2018年以來,以平昌冬奧會為契機的朝韓良性互動正在向重啟無核化方向延伸,「韓朝美三方決定論」和「中國邊緣化論」隨之躍上報端。然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金正恩速訪中國,有力消滅了這些雜音。那麼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金正恩委員長與習近平總書記的首次會面,中朝首腦會談對於無核化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是我們不得不深入思考的問題。

  促進「金特會」順利舉行

  從朝鮮方面來看,有着國際、國內政治的多重考慮:首先,改善對華關係,有助於進一步打破外交孤立,符合朝鮮的根本利益。2018年以來,朝鮮主動採取措施,與韓國實現了高級別對話,同意推動朝韓、朝美首腦會談,並在無核化問題上做出了積極表態。中國是朝鮮的近鄰,與朝鮮有着傳統的友好關係,彼此存在現實的重大利益,改善對華關係符合朝鮮的戰略利益。

  其次,改善對華關係有助於確保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特朗普上台之後,美國就朝核問題不斷拋出武力解決的信號,特別是近期,在朝美對話被提上日程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內強硬主戰派逐漸佔據了其外交安全的核心位置,半島局勢的未來再次充滿了變數。特別是,如果朝美會談失敗,美國對朝動武的風險將會進一步增大。在這種情況下,一貫強調半島「不戰」、「不亂」的中國無疑是守護和平的中堅力量,也是朝鮮在安全上可以期待的依靠,故改善對華關係才是朝鮮方面順理成章的選擇。因此,金正恩此次訪華應帶着「墊穩背後支柱」的目的。

  再次,未來與美韓的會談,需要有中國的支持。從當前局勢來看,無論是朝韓首腦會談還是朝美無核化會談,如果拋開中國就意味着朝鮮將單獨面對美韓聯盟,無論是從實力對比,還是從國際話語權上來看,朝鮮與美韓相差均過於懸殊,這種條件下很難談出一個公平的結果。因此,改善朝中關係,取得中國對未來與美韓談判的支持,成為朝鮮又一個主要考慮。

  最後,與中國改善關係,不單單是政治、安全上的需要,更是發展經濟的需要。目前,金正恩已經打牢了政治基礎,國內政治穩定。在安全上,已經實際上掌握了核撒手鐧,這種背景下,下一步的主要任務是在外交上打破孤立,拓展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各類資源。擁有巨大市場和雄厚經濟實力的中國近在咫尺,從經濟角度出發,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也屬理性選擇。

  從中國方面來看,發展對朝關係是中國堅定的立場,符合自身的國家利益,有利於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

  首先,中國一直高度重視與朝鮮的傳統友好關係。中朝友好關係由來已久,且有着特殊的歷史淵源,這決定了兩國關係不會因一時一事的影響而發生根本轉變。雖然兩國關係因朝核問題影響而出現了一些波折,但這不能動搖兩國關係的基礎,中朝關係在中國的外交體系中仍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

  其次,改善對朝關係的條件已經具備。在韓國向朝鮮派遣特使後,朝鮮在無核化問題上做出了積極表態,即同意推進半島無核化。可以說這是中國改善對朝關係的基本條件。目前這一條件已經具備,因此改善對朝關係已經水到渠成。

  再次,半島國際政治變化為中國改善對朝關係創造了有利條件。從目前來看,朝韓、朝美首腦會談已提上日程,韓美這兩個先前最為積極制裁朝鮮的國家已經做出了轉向之舉,這種情況下,中國無理由不與朝鮮改善關係。

  最後,改善對朝關係有利於解決半島問題,有利於管控解決問題過程中出現的風險。很顯然,未來解決半島問題特別是在建立半島和平機制問題上,需要有中國的參與和貢獻,需要中國對朝美間的協議實施提供保障。另外,在朝美談判過程中,不會一帆風順,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曲折動盪,一個良好的中朝關係有利於中國在其中發揮「勸和促談」作用,從而管控半島局勢風險。

  推動「無核化」實質進程

  此次中朝首腦會談,重啟了兩國傳統友好關係,確認了兩國戰略溝通的重要性,基本恢復了兩國就重大事項「事前事後溝通機制」,對於推動解決半島問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推動兩黨兩國關係在新的歷史時期邁上新的台階。

  儘管如此,未來朝鮮半島問題仍面臨諸多考驗,美朝能否進行有誠意的無核化協商、由強硬派主導的美國政府能否做出重大實質性讓步、朝鮮能否打消「伊朗模式」和「利比亞模式」的先見顧慮,等等這些都將影響半島無核化和半島和平構建的未來,也會影響中朝關係的發展。但無論前路多麼艱難,當前這一局面來之不易,需要各方真心愛護和珍惜。未來,中朝需要進一步加強協作,共同將這一有利局面進一步向前推進,持續為解決半島問題營造有利環境。

  山東大學東北亞學院副教授、山東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