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大橋經濟區」助提升香港競爭力/陸劍寶

時間:2018-03-28 03:15:48來源:大公網

  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之際,「大橋效應」凸顯。三地目前除了集中探討如何提升通行的便捷性和普及範圍外,另一個核心議題便是如何加強三地合作,積極發揮大橋的經濟效益。最近珠海率先公布,以橫琴自貿試驗區為基礎,拓展珠海保稅區和洪灣片區,形成珠海新的「港珠澳大橋經濟區」。「大橋經濟區」範圍比橫琴自貿試驗區大出四分之一,增加了商貿空間板塊和物流保稅空間板塊。

  深化香港與「珠西」合作

  對香港而言,目前與內地經貿合作主要通過從北面與深圳特別是前海自貿試驗區進行,而與珠海等珠三角西岸的城市聯繫由於交通的限制而不甚密切。港珠澳大橋的初衷也就是加強香港與澳門及珠三角西岸城市的緊密度。是次,珠海「大橋經濟區」的設立將有利於香港從西面便捷延伸到珠三角腹地,除了拓展香港的珠三角西岸經貿版圖外,還有利於帶動大嶼山一帶新經濟區的崛起,緩解香港經濟空間拓展問題。

  「大橋經濟區」整合珠海原有的橫琴島、洪灣片區、保稅區,該區域將全面有利於發揮橫琴自貿片區、保稅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加快口岸一體化建設,推動涉港澳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等各類要素便捷流動,共同促進對港澳產業的加快發展,加快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的建設步伐。

  總的來說,「大橋經濟區」為港珠澳大橋找到了經濟的支撐平台,進一步提升香港在珠三角西岸發展中的參與程度,改變香港之前只有零星企業和個人在橫琴自貿區發展的局面。雙方可通過更加緊密的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一帶一路」戰略願景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香港亦可以透過與「大橋經濟區」的合作,獲得解決自身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真正支持香港產業轉型和社會發展。香港與「大橋經濟區」的合作可以與前海錯位發展,重點加強兩地特色產業的合作並充分利用橫琴的特殊政策支持。

  港珠澳大橋除了大大加強三地居民來往的頻率外,三地產業合作並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是發展的根本。香港的優勢產業除了金融業可以大量拓展在「大橋經濟區」中的業務量外,專業服務業、物流業、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業都是三地合作的重要產業。

  橫琴自貿區可以通過制度創新進一步解決CEPA框架協議下的「大門已開、小門未開」的局限,深化對香港專業服務業開放試點,例如可以考慮在橫琴島內借鑒香港專業資格管理制度,在符合橫琴發展方向的領域率先引入符合國際高標準的非官方認證制度。由於「大橋經濟區」位處珠海保稅區範圍內,故香港可利用當地政策優勢,積極與珠三角西岸以及澳門進行跨境電商業務,在橫琴設立「橫琴─香港全球商品保稅展示交易中心」。打通洪灣保稅區與橫琴保稅區之間的貨物海關監管通道,為香港物流業輻射珠三角西岸提供便捷入口。借助橫琴自貿區文化創意產業的定位,向「大橋經濟區」輸出香港時尚設計、廣告、展覽和電視電影拍攝等優質資源,通過設立「粵─港─澳文化產業基地」引領「一帶一路」的中國特色文化產業輸出。最後,澳門與橫琴國際旅遊休閒中心初具規模,香港應發展旅遊投資和旅遊景區規劃的優勢,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旅遊圈」的建設,並藉機拓展香港旅遊產業業態。

  提供更多便捷措施

  隨着港珠澳大橋的建成,為配合硬體層面的交通發展,需要對人流和物流的跨境通關政策進行相關的審慎設計。考慮到直接放開香港單牌車進入「大橋經濟區」較難實現,應適當考慮放開香港車輛申請珠海牌照的門檻,在大橋口岸實施較為便捷的「過境車輛一次性牌照制度」。

  國外遊客和內地遊客在珠海、香港和澳門三地跨境旅遊的「一站式」簽證管理模式應適當進行創新,逐漸實現三地「一次簽證,多次往返」。為提升大橋的使用率,在貨物通關方面,要通過實現便捷的海關貨物監管方式和節約通關時間以提升物流商貿量。

  在資金融通方面,進一步放寬香港資金參與「大橋經濟區」建設發展的跨境流通管道,可以借鑒前海在跨境人民幣貸款以及境外資金入境投資方面的制度經驗,進一步拓展「大橋經濟區」的政策支持。為配合香港融入大灣區,協助投資人和居民到「大橋經濟區」投資、工作和生活,應該在人才吸引、資訊對接和教育醫療等社會管理領域做出相應的政策保障措施,兩地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政策上溝通和對接。最後需要提醒的是,港珠澳大橋西面落腳點已經在做出了快速的反應,作為港珠澳大橋東面落腳點的香港大嶼山板塊,亦應該加快規劃建設「大嶼山大橋經濟區」的步伐。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