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一直流傳着總統特朗普和國務卿蒂勒森不合的消息。蒂勒森何時辭職或者被「炒魷魚」,亦成為輿論場關注的焦點。
特朗普日前做出了決定─讓蒂勒森離開其團隊。據美國媒體報道,特朗普於上周五提出了讓蒂勒森辭職的要求。強調「馬上要開展與朝鮮談判和一系列貿易談判,現在是過渡的最佳時機。」國務院也迎來了蒂勒森的接替者,中央情報局局長蓬佩奧將成為新國務卿,中情局副局長吉娜.哈佩爾將接替蓬佩奧成為新一任局長,也將是美國首位女性中情局局長。
核心政策皆唱反調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科恩走了,蒂勒森辭了(還是被辭職),說明在特朗普手下工作真的是「伴君如伴虎」。蒂勒森辭職也可以說是一種解脫,特朗普這位白宮主人和國務卿總是不在一個頻道上,他我行我素,習慣通過推特向美國、全球宣示內政外交政策,當他遇到有着固執外交理念的蒂勒森時,後者走人自是必然。
特朗普和蒂勒森的齟齬既有政策分歧也存個人恩怨。特朗普執政一年多以來,他與蒂勒森在外交政策上經常唱反調。在沙特等國對卡塔爾的外交風波中,特朗普將卡塔爾視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更不忌諱稱會和沙特一起策劃了對卡塔爾的外交制裁;但蒂勒森則認為,沙特等國應該對卡塔爾網開一面,而且他更將卡塔爾視為美國的盟友。
在朝鮮核導問題上,去年特朗普一直想朝鮮發射「怒火」,並且不憚於和金正恩進行罵戰。蒂勒森則向朝鮮發出了相對平和理性的信號:如果朝鮮棄核,美國會和朝鮮接觸。白宮和國務院的不同調,實際是向朝鮮傳遞混亂的信號,這導致了朝鮮核導計劃的升級,並且直接和美國杠上了。
關於夏洛茲維爾種族暴力事件,蒂勒森強調:「總統的言論代表他個人」。這被輿論解讀為蒂勒森不贊成特朗普的言論和價值觀。蒂勒森的一名助理當時解釋,有關言論並不意味蒂勒森批評總統的價值觀,因為只有「憲法才能代表美國」。而這又被媒體視為蒂勒森的助手暗諷特朗普的集權風格,和美國憲法不合轍。美國波士頓大學政治學教授華倫更是直言「這是蒂勒森和特朗普直接說拜拜」。
美國媒體一直認為,蒂勒森始終處於辭職邊緣。更糟糕的是,去年還傳出蒂勒森斥責特朗普「弱智」的傳言,特朗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比比智商」。雖然白宮和國務院事後都在刻意為事件「消毒」,聲稱是媒體製造的「假消息」,但是這顯然對兩人私人關係造成了傷害。
雖然特朗普對待蒂勒森還算寬容,不像對「身邊人」班農那樣無情,但是特朗普也不會容忍蒂勒森不斷「以下犯上」。特朗普追求的是「美國優先」,從其貿易政策上對盟國痛下狠手即可一窺端倪。蒂勒森和其他建制派政客一樣,還未適應特朗普為了美國「通殺」世界的風格,還習慣性地以美國政治傳統和意識形態區分敵友,強調美國對盟友的「國際義務」雲雲。忤逆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無論是誰都要走開,要麼學科恩那樣主動辭職,或者如蒂勒森這般被「炒魷魚」。
蒂勒森的職位比科恩重要得多。在美國行政架構中,國務院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可以說蒂勒森在全球公開曝光的機會比特朗普還多。特朗普是一位反傳統的美國總統,其最大的政治個性,就是「愛出風頭」─任性地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不斷向全球宣示美國的內政外交和治國方針。可以說,從美國到全球,幾乎每個網民都能清晰地了解特朗普要做什麼。簡言之,特朗普不憚於把美國的政治底牌翻出來,讓美國人和地球人都看清楚,就是「美國優先」。從國務院到五角大樓,從國會兩院到新聞媒體,從白宮幕僚到新聞媒體,再到全球各國,都照此執行而已。世界各國可以強烈反制或無奈屈從在特朗普淫威之下,就像全球應對特朗普對進口鋼鋁材開徵懲罰性關稅政策。糟糕的是蒂勒森等人作為特朗普政府的成員,必須按照特朗普的另類個性放棄美國政治傳統,為特朗普的政策背書,而且必須時刻準備好為特朗普的「大嘴巴」進行危機公關。
這樣的政治無常或讓蒂勒森等人忍受一時,卻不能長期適應。面對「特朗普優先」的政治任性,蒂勒森也難逃最終走人的宿命。
蓬佩奧為強硬鷹派
作為商人總統的特朗普,和其功利的商業經營一樣,其執政策略也充滿極強的市儈特徵。但不得不說,特朗普以消耗美國信用的方式,在世界經常性的愕然中,為美國獲得一些「小利」。特朗普比其前任更早地宣布要競選連任,所以和他唱對台戲的蒂勒森已經成為其競選連任的障礙。
即將出掌國務院的蓬佩奧,則是一個「比特朗普更特朗普」的政治人物,特朗普需要這樣的「同志」,更加鮮明地體現其政府的「美國優先」色彩。只是白宮和國務院的同聲共氣,或讓美國和世界的關係更加不和諧。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